封面新闻记者 陈光旭 周晓凤
在四川金堂五凤溪,提到“黄包蛋”,无人不知。这晶莹剔透、色若琥珀的皮蛋,不仅是一道餐桌美味,更承载着一段传承四代、历经百年的手艺故事。
“黄包蛋”的名字源自黄德意,这位质朴勤劳的农家汉子,将传统包蛋技艺发扬光大,成为地方美食的代名词。20世纪70年代,年幼的黄德意随母亲周素云学习包制皮蛋,这项看似简单的技艺,却需要极高的细致与耐心。母子俩背着草帽、簸箕、背篓,穿梭于村镇赶场设摊,用手工包制出一枚枚色泽纯正、口感清爽的皮蛋,为无数养殖户增值禽蛋价值。
黄德意传承并不断创新了这门手艺。他从家传的“一滚、一搓、一捏、一放”入手,不断改进配方:精选新鲜禽蛋,使用食用碱、熟石灰、农家火灰、茶叶水及中药材等原料,经过恒温密封袋的自然发酵,使皮蛋呈现出层次分明的琥珀质感,蛋黄鲜嫩,松花若隐若现。这些工艺不仅保留了皮蛋的传统风味,还提升了其口感的独特性——清凉爽口,香而不腻。
2012年,五凤溪风景区开街,黄德意将几十年的流动摊贩生涯变为固定店铺经营,创立了“黄包蛋”品牌。他的儿子黄亚培接手家业后,将这枚皮蛋推向全国,注册品牌、设立生产厂房、开设销售网点,还借助网络销售平台,让“黄包蛋”销往北京、上海等25个省市。
如今,五凤溪的黄包蛋不仅是地方特色美食,更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古镇的玉凤街、金凤街因“黄包蛋”形成了一条皮蛋街,从业摊点超过20家。每一枚皮蛋都承载着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的结合,成为五凤溪的一张美食名片。
正如当地民谣所唱:“简阳的包子石桥的面,不及五凤溪一条街的黄包蛋。”这枚小小的皮蛋,不仅饱含着味蕾的记忆,更传递出一份不变的乡愁与文化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