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吵架了,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家长宝典:

  1. 孩子“听话”,本质上是因为他们认可父母的观点和行动。当孩子不听话时,家长不妨先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为孩子打好榜样。

  2. 要想和孩子关系好,首先需要与伴侣保持良好的关系。和谐的家庭并非只靠母亲或父亲单方面维持,而是需要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努力。

  3. 若是和孩子爆发冲突,家长和孩子都各退一步,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彼此。平复好情绪,再解决问题,这样沟通会更加高效。

  4.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可以尝试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当大家齐心协力时,共鸣和沟通往往就水到渠成。

图片

本文编辑:小陈

期末考试周,相信不少家长正为孩子的学习头痛不已——明明是孩子的期末考试,父母为何焦虑得坐立难安?一提分数就发火,亲子关系和学习成绩到底哪个更重要?本期《童心结》聚焦当下考试周容易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帮助家长调节情绪,为孩子学习动力添柴加火,助各个家庭平稳度过考试周。

本期嘉宾:

牟惊雷|北京大学临床心理硕士,大儒心理高级合伙人

李杜芳|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德育主任

方玲丨圆桌主持人,中国心理学会科普讲师

01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他们没发现父母的闪光点

期末考试在即,相信不少家长都在这个阶段火烧眉毛般为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操心。但很多时候,家长苦口婆心地告诉孩子应该用什么方法学习、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这些叮嘱在孩子那里却变成了唠叨,左耳进右耳出。孩子越不听话,家长越着急,在剑拔弩张之中,双方很容易产生冲突。

这在方玲的眼里,是因为亲子之间产生了情感隔离。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归根结底是亲子之间产生了情感隔阂。当父母怀着一颗热切的心,渴望给予孩子更多有益的教导时,孩子却犹如建起了一层厚厚的墙,无法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将父母的建议统统抛之脑后。

图片

牟惊雷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家庭的“大三角”出现了问题。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正如家庭关系一样。若是亲子之间沟通出了问题,家庭三角就会失去平衡。只有在稳定、平衡的家庭里,亲情才能顺畅地流淌,爱与关怀才能自由穿梭。在这一稳定的家庭三角面前,无论何种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

那么,应当如何维系这个三角的稳定呢?

李杜芳说,家庭关系稳定的关键在于,父母要赢得孩子的认可。孩子对父母的认可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父母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精心 “塑造人设”。这首先要求父母深入地认识自己,精准地发掘自身擅长的领域,然后引领孩子一同参与其中。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对父母萌生敬佩之意,为稳定三角的构建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石。

在亲子关系的互动中,孩子的“听话”往往源于他们对父母闪光点的敏锐捕捉与内心认同。若父母每天仅仅给孩子提要求,却没能在孩子面前充分展现自身优势,孩子便难以找到认可父母的着力点,极易滋生出“我的父母不是我想要的爸爸妈妈”这种消极心态。而这种心态,恰恰就是孩子在面对父母时产生抵触情绪、不听家长话的根源所在。

对此,李杜芳给我们分享了一位学生的故事——孩子的父母工作繁忙,一直由姥姥抚养,但姥姥学历不高,孩子觉得姥姥没有能力和资格管自己。但在和姥姥的相处中,李杜芳发现,这位姥姥是特别擅长社交的人,她从外地到北京,人生地不熟,但两周之后就形成了自己的社交圈 。李杜芳引导孩子去发现姥姥优秀的社交能力,在引导中,孩子不仅养成了善于发现他人身上优点的能力,对姥姥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抵触,转变为认可。以这份认可为基础,孩子和姥姥的互动模式发生了积极的转变。

02

亲子矛盾的解决方法:母亲后退一步,父亲向前一步

牟惊雷提到,孩子对家长认可,实际上是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安全感的表现。当孩子在家庭关系中得到安全感,就很容易消化掉自己的考试焦虑;同时,父母在工作中的焦虑、压力也可以在和孩子的积极互动中消散。

图片

然而,现在家庭中的普遍情况是,母亲离孩子太近,父亲离孩子太远。对孩子的成长而言,他们在遇到困难时需要有人给予情感支持,有人给予行动建议。但在实际家庭中,这两个角色大多都由母亲承担。实际上,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只能消化掉孩子一半的情绪

家庭角色的失衡会反映在孩子的身上。母亲离得太近,孩子就会觉得母亲管的太多、控制欲太强;而父亲的缺位,则会让孩子和父亲的关系越来越远。这种失调的关系,会让孩子失去对家庭的安全感。

那么,在和谐的家庭里,孩子出现考试焦虑时,这种情感是如何流动的呢?孩子的考试焦虑源于对考试结果的预期,孩子们担心自己考不好、恐惧负面结果的出现。此时,母亲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给予孩子安慰;父亲给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孩子恢复自信心。

此外,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定以和谐的夫妻关系为基础。夫妻双方首先要互相承接情绪、互相帮助。有一些和孩子无关的情绪,尽量夫妻之间消化,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心理咨询师。父母之间建立正向关系,才能让良好的情绪向孩子流动。

夫妻两人难免有吵架的时候,有些家长满不在乎,吵起架来一定要先分个是非对错,再处理其他事情。但夫妻吵架,一定要避开孩子,父母吵架时,孩子会很容易以为是自己的过错。吵架后,一定要告诉孩子,不是因为你,是爸爸妈妈有些情绪要处理。只有构建一个让孩子感觉到足够安全的环境,孩子才能学会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

图片

此外,李杜芳也建议,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夫妻双方要互相帮忙。比如,妈妈觉得自己的情绪状态不好,这时一定要和孩子保持距离;若自己没办法做到这点,这时爸爸应该过来,带妈妈离开。亲子之间,给彼此一点时间和空间来处理情绪,保持冷静再处理问题,这是十分重要的。

03

要想孩子优秀,家长需先“鸡自己”

在教养孩子这件事上,没有哪位父母是不焦虑的。毕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期待。但需时刻谨记,为人父母,自己永远是孩子的榜样。这不仅代表着,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依托于父母的榜样作用;还意味着,父母处理情绪的方式会成为孩子们应对问题的最初模版。

李杜芳每周都会和家人一起去打羽毛球。最开始,孩子可能会抗拒,但随着次数增多,孩子发现,自己可以和爸爸妈妈打得有来有回。一方面,多巴胺分泌让他很开心,另一方面,运动也是个加深家庭关系的好机会。

牟惊雷说,这种策略是许多家庭都可以采纳的。具体而言,就是设置一个情景,邀请家庭成员都参与其中。家长没办法单纯通过口头要求就让孩子学会面对焦虑、让孩子变得快乐。但在一个场景中,当大家围着同一活动齐心协力时,共鸣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这份共鸣会成为一根无形却坚韧的纽带,将家庭成员们紧紧相连。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力量,焦虑情绪也会在这温馨的氛围中逐渐失去立足之地。

图片

日常生活也可以是父母树立榜样的小课堂。父母在生活中同样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但父母可以出去散步、听音乐放松,或者找人聊天等。如果父母可以展示出有效的情绪调控策略,也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到调节情绪的方法。父母这么做不只是在帮助孩子,更是在帮助自己,这一点尤为关键。

除了在行为上以身作则外,和孩子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李杜芳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谈一谈,看孩子需要的陪伴方式是什么样的。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你的陪伴可能是缓解焦虑的方式;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家长可以适当给他们留出独处的空间,例如父母出门散心,孩子自己在家消化一下情绪。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一定要和孩子沟通。

对孩子们来说,考前焦虑是他们对好成绩的期待。若是因考试这件事,家庭内鸡飞狗跳、冲突不断,则可能需要孩子和家长一起坐下来想想,是不是家庭内的情绪链条在哪里出了问题?无论如何,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处理好这份情绪,共同平稳度过考试周。

本篇为《童心结》栏目《期末考试如何“不耗家长”?请收下这份考前心理急救包》圆桌讨论精华内容下篇,上篇见:童心结|小学生没考100上不了台面,是什么让家长这么焦虑?关于儿童心理的更多讨论,欢迎持续关注腾讯新闻《童心结》栏目,也欢迎在评论区交流你的思考。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新闻教育频道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欢迎个人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