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攻略】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等血管闭塞: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研究进展

图片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恢复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损伤和改善预后。


虽然与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相比,中等血管闭塞(medium vessel occlusion,MeVO)所致AIS的脑缺血范围较小,但依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

近年来,随着对卒中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MeVO的治疗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结合最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等血管闭塞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1]以及其他相关文献,探讨MeVO的治疗及最新进展。

 


MeVO的定义与临床意义

传统的MeVO是指直径在0.75~2mm的脑血管闭塞,但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2段(直径1.1~2.1mm的M2段)闭塞是否属于MeVO仍有争议。

 

远端取栓峰会小组最近提出一种界定远端中等血管的概念,不仅考虑脑血管的直径,还同时考虑闭塞的远近与血管的迂曲程度,相对于近端LVO,MeVO包括以下血管闭塞且血管直径在0.75~2mm,涵盖脑血管25个解剖节段和34个动脉分支,包括: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的M2~M4段、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小脑上动脉(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S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等[2]

 

与LVO相比,MeVO的脑缺血范围相对较小,但其致残和致死率依然较高,显著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3]

 

MeVO可以是原发于中等血管的闭塞,常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MeVO也可以是继发于LVO血管内治疗导致的远端栓塞,后者约占临床相关病例的14%[4]

因此,准确识别和及时治疗MeVO对于改善AIS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MeVO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MeVO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诊断LVO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在最初的CTA检查中却有多达82.4%的MeVO被漏诊可能会因空间分辨率的降低而被混淆[5]

新型的CTA和MRA技术可能会克服这些限制,但目前新技术的应用范围是有限的。

CT灌注成像(CTP)可以作为可靠的MeVO辅助成像工具,其上显示的楔形区域低灌注提示相应血管闭塞,这些血管通常为远端ACA、MCA或PCA[6]

此外,多时相CTA对MeVO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可以快速确定侧支血流,并评估梗死的发展速度。

 

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MeVO的“金标准”,如中心条件允许,对存在低灌注的可疑MeVO患者可直接行脑血管造影进行诊断。

脑血管造影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血管闭塞信息,有助于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MeVO的治疗策略

静脉/动脉溶栓治疗

在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AIS治疗的基础。

对于MeVO患者,尽管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比LVO高,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通过单纯的静脉溶栓获得血管再通,尤其是在血栓负荷较大时,血管再通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7]


因此,对于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的MeVO患者,应严密观察其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做好进一步血管内治疗的准备。

动脉溶栓治疗MeVO所致A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血管内治疗

血管内治疗是MeVO治疗的重要手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多项研究的证实。

与最佳药物治疗相比,血管内治疗MeVO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更高的血管开通率,并可能带来更好的临床预后

 

常用方法

血管内治疗MeVO的常用方法包括:支架取栓、抽吸取栓以及支架+抽吸的联合取栓术

 

目前尚无在MeVO患者中对比不同取栓方式的随机对照试验,但仍有一些高质量研究的亚组分析和大样本队列研究对MeVO的不同术式进行了对比。

研究表明,支架取栓与抽吸取栓在MeVO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相似,但支架取栓可能具有更高的血管再通率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麻醉策略

MeVO的麻醉策略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局部麻醉+镇静治疗。目前尚无针对性的高级别研究来证实不同麻醉方式的优劣。

 

有研究比较了不同麻醉方式对血管内治疗MeVO的影响,结果显示,局部麻醉+镇静治疗与全身麻醉有相似的成功血管开通率和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发生率局部麻醉+镇静治疗较全身麻醉有更多的90天时mRS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

结合MeVO的闭塞段常位于动脉分叉位置,此时更需要术中通过精准、轻柔的操作以超选责任血管,全身麻醉策略似乎更适合于MeVO的血管内治疗,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才能证实。

 


MeVO在临床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在临床实践中,MeVO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闭塞血管的解剖特征、血栓的性质、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等。

对于MeVO患者,尤其是MCA M2段闭塞的患者,血管内治疗较最佳药物治疗安全且有效。

 

在给MeVO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时,应警惕取栓时器械对远端小血管的牵拉,谨慎操作,以避免血管穿孔的发生。

此外,对于MeVO的治疗,还应注重术后的管理,包括控制血压、抗血小板治疗等,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MeVO的研究进展

 

优化中等血管闭塞的血栓切除术:关注血管直径


图片


2024年8月,发表在《Interv Neuroradiol》的这项研究探讨了中等血管闭塞(MeVO)的机械血栓切除术中,基于血管直径匹配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5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两个综合卒中中心接受治疗的患者,重点关注闭塞血管直径,并采用匹配策略进行血栓切除术。

研究结果显示,70例患者中,82.9%达到mTICI 2b/2c/3,51.4%达到mTICI 2c/3,且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8]

研究发现,较窄血管组的无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发生率显著更高。研究表明,基于血管直径匹配的抽吸导管选择和使用策略,可以提高MeVO血栓切除术的再通率和安全性

在较窄的血管中,建议在没有传统支架取栓器帮助的情况下,使用匹配的抽吸导管进行血栓切除术。这一策略为MeVO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血管直径在血栓切除术中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尽管MeVO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首先,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不同治疗策略的优劣,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其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更适合MeVO治疗的血管介入器械也在不断涌现,这些新的取栓产品适合更远端、更小直径血管的取栓,提高了MeVO的取栓效率,也增加了其安全性

此外,对于MeVO的远端血管取栓,由于更复杂的血管解剖情况,面临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能。

因此,治疗前精准的评估和选择适应远端血管取栓的专用器械,并具备成熟的血管内治疗经验以及处理并发症的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惠及患者。


 参考文献:

[1]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等血管闭塞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J]. 中国卒中杂志,2024,19(11):1333-1358.

[2]SAVERJL,CHAPOTR,AGIDR,etal . Thrombectomy for distal,medium vessel occlusions:a consensus statement on present knowledge and promising directions[J]. Stroke,2020,51(9):2872-2884.

[3]PÉREZ-GARCÍAC,MOREUM,ROSATIS,et al.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in medium vessel occlusions:blind exchange with mini-pinning technique versus mini stent retriever alone[J]. Stroke,2020,51(11):3224-3231.

[4]GOYAL M,KAPPELHOF M,MCDONOUGH R,et al. Secondary medium vessel occlusions:when clots move north[J]. Stroke,2021,52(3):1147-1153.

[5]FASEN B A C M,HEIJBOER R J J,HULSMANS F J H,et al. CT angiography in evaluating large-vessel occlusion in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iagnostic error in clinical practice[J]. AJNR Am J Neuroradiol,2020,41(4):607-611.

[6]SOUSA J A,SONDERMANN A,BERNARDOCASTRO S,et al. CTA and CTP for detecting distal medium vessel occlusion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JNR Am J Neuroradiol,2023,45(1):51-56.

[7]YOO J,BAEK J H,PARK H,et al. Thrombus volume as a predictor of nonrecanalization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acute stroke[J]. Stroke,2018,49(9):2108-2115.

[8]Tanaka Y, Watanabe D, Kanoko Y, Inoue A, Kato D, Igasaki S, Kikuta A, Ogasawara M, Kanemaru K, Maruoka H. Optimizing thrombectomy in medium vessel occlusion: Focus on vessel diameter. Interv Neuroradiol. 2024 Aug 8:15910199241272638. doi: 10.1177/1591019924127263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113540; PMCID: PMC11569743.


编辑 | 麦麦

审核 | 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