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英语新教材录示范课,武汉一教师赴教育部领奖,回应:数字化资源与传统教育相辅相成

AI划重点 · 全文约1691字,阅读需5分钟

1.武汉市第四十五中学教师喻雯茜作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提供方个人代表,荣获教育部2024年全国教育数字化工作总结会奖项。

2.喻雯茜为老师们录制了英语新教材“备课宝典”,旨在帮助偏远地区和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地区的老师们提升教学质量。

3.除此之外,武汉市第四十五中学已为学生建立“数据画像”,通过精准教学分析系统提升教学效率。

4.喻雯茜认为,数字化资源与传统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而非替代传统教育模式。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教育部召开2024年全国教育数字化工作总结会。武汉市第四十五中学的喻雯茜老师作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提供方个人代表,在现场接受吴岩副部长颁奖。

  此次,教育部从十万多节课里选出点击量和评分高的前100节课程,再从这些课程中筛选代表来参会。此次到会领奖的个人代表与单位代表共计12名,其中,在基础教育板块中,全国仅有3人到会。

图片

  喻雯茜在授课中。图/受访者提供

  【1】她为老师们录制英语新教材“备课宝典”

  2024年9月,七年级的学生和老师们拿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英语新教材。

  新教材应该怎么教?怎么学?其实,早在教材发行之前,作为教研团队的一员,武汉市第四十五中学的老师喻雯茜就已经在拆解研读教材,为老师们教学制作教参,录制示范课教学视频。

  之后,通过扫描书籍二维码,老师们可以获取配套的完整单元课程实录、全套课件和作业资源。全册书籍的微课、教学设计等数字资源也同步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也可以在智慧中小学APP中观看。

图片

  获奖证书。图/受访者提供

  喻雯茜向记者介绍,她所录制的这门课旨在为全国各地的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尤其可以服务于偏远地区以及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地区的老师们,助力他们精准把握新教材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提升教学质量。

  “无论是展示课,还是数字资源,我们着重展现的是教材的核心要义。”她表示,相较于传统教材,新教材的综合性突出,强调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融合。不仅如此,新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更新与拓展,这就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方法上做出转变,更加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推进新教材教学的进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系列难点。从知识层面来看,语言知识的难度系数显著提升,对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教学活动方面,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也颇具挑战。这不仅需要老师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巧妙规划、精准引导,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积累。

图片

  喻雯茜的七年级英语教材示范课。图/受访者提供

  喻雯茜形象地比喻,示范课就如同为老师们搭建的脚手架,助力他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不少老师更是将其视作备课的宝典。在APP平台上,她的课程收获了4.8分的高分(满分5分),这一成绩得到了广大教师用户的高度认可。

  谈及自己的课程能够在众多课程中崭露头角的原因,喻雯茜觉得主要源于大家对新教材的高度关注。新教材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与要求,而她的课程恰好契合了老师们在这方面的探索需求。此外,喻雯茜还分享道,此次能够作为代表上台领奖,她感到既意外又荣幸。通过这次经历,她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它正逐渐成为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力量。

  【2】所在学校已为学生建立“数据画像”,提升教学效率

  如何面对教育数字化浪潮,是老师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2024年全国教育数字化工作总结会就聚焦教育数字化这一话题。喻雯茜介绍,她所在的武汉市第四十五中学在教育数字化创新方面已先行一步。

  例如,学校自2020年10月开始引入精准教学分析系统,运用人人通“互动课堂”全面记录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分析学生学习成效、学习特点、心理性格特征,为每个学生建立专属的“数据画像”。

  与此同时,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级大数据平台”。每个学生有自己的错题库,这使得教师能够依据科学的数据,精准梳理教学重点,实现因材施教。

  喻雯茜认为,数字化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应用,更重要的是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借助数字化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真正行之有效的数字化教育,要注重线上线下融合。线上提供丰富的资源与多元体验,线下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形成完整闭环,让学生在无缝衔接的学习环境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不过,她认为,数字化资源并非要替代传统教育模式,相反,它与传统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

  “以课堂活动为例,我们会积极引导学生借助AI工具进行信息检索。这不仅能让学生快速获取海量信息,拓宽知识视野,还能培养他们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不过,AI工具无法替代教师与学生之间全面的互动过程。教师的教学,除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更包含了情感交流。在课堂上,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耐心的解答,都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情感互动是AI无法复制的。”

  九派新闻记者 阳丹

  编辑 曾金秋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