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1月8日,经历一场冬雨,四川资阳市气温下降不少。前几天,刚参加完朋友的新书分享会,唐俊高正期待着自己新书的正式出版。
作为资阳市作协主席,唐俊高著有长篇小说《一湖丘壑》、中篇小说《一串钥匙》、短篇小说《大寒》等和散文《搭铺》等若干。而抛开一名文学创作者的身份,他也是《华西都市报》的忠实读者。
近日,正值《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之际,封面新闻记者为唐俊高带来一份创刊30周年特刊礼物“拾光礼盒”。谈及与《华西都市报》的渊源,他回忆说,当年的创刊词感觉很“提劲”,曾将其抄写到自己的笔记本上,为日后的工作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我认为是永远要向《华西都市报》致敬。”
资阳市作协主席唐俊高。
从学校到报社
他曾手抄《华西都市报》创刊词
头发乌黑,留着大背头,说话语气爽朗,今年60岁的唐俊高颇有些文人风骨。
“我跟你们报纸很有缘分,有三件事情记忆深刻。”唐俊高是资阳人,曾就读于隆昌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先后在南津中学、丰裕中学任教12年。
1994年,这是唐俊高人生发生重要变化的一年。他从学校调到原资阳市(当时为县级市)《资阳报》工作,“相当于现在《资阳日报》的前身,当时属于一张小报,一期只有4个版面。”
唐俊高回忆说,当1995年看到《华西都市报》创刊时,感觉很惊讶,一张有别于传统党报的报纸还可以这样办。当年,他把创刊词都抄到了采访笔记本上,虽然现在本子已找不到,但他仍记得那篇《做市民的忠实公仆》的发刊词中写有“哪里有市民需要的信息,哪里就有《华西都市报》”的笔触,“写得很好,太提劲了,写出了一张报纸的声音、口号。”
另一件让唐俊高印象深刻的事,则是他提着浆糊去贴《华西都市报》订阅的广告。当年,《华西都市报》与《资阳报》建立起联系,出于对这张报纸的热爱,唐俊高与同事走街串巷,搞起了义务宣传,“说实话,当时都还有点心高气傲,不是出于真正的喜欢,谁会愿意干这件事嘛。”
从记者到作家
希望封面新闻也能成为一匹黑马
第三件事则要追溯到2000年3月。当时,一位朋友找到唐俊高,邀请他到云南合作办报,首批50余名实习生的培训就在成都一家酒店举行,作为培训老师,他以《华西都市报》为例,讲述了如何办好一张市民生活报。“我当时就给他们举例说,90年代末,资阳的街上有报童骑自行车叫卖《华西都市报》,为什么卖得好,就是因为内容丰富,市民喜欢看嘛。”
“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我认为是永远要向《华西都市报》致敬。”唐俊高认为,一张报纸的成功,要实现从新闻纸到实用纸的转变,如党政会议的召开和政经政策的落地,《华西都市报》都能站在市民观的角度,让老百姓看得懂。此外,除了市场信息外,报纸上还能看到很多生产信息、招工信息等,“这些都很实用啊,过去出门不少打工人拿着一张《华西都市报》找工作啊。”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华西都市报》已创刊30周年,而唐俊高也正式退休。从教师到记者,再到如今的作家,身份转变的同时,他也见证了报纸时代到新媒体时代的转变。
采访最后,唐俊高也表示,新媒体时代,他希望封面新闻也能一如既往坚持内容为王,办出自己的特色,在这个时代也能成为一匹黑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