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学术研讨会综述|新格局·新理论·新突破(二)

2024年11月16日至17日,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宁波市北仑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局)联合承办,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执行承办,浙江省考古学会、浙江省博物馆学会支持的第三届水下考古宁波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港通天下”港口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宁波举办。国家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北仑区人民政府的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北京、辽宁、山东、湖北、安徽、上海、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开幕式。


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新格局·新理论·新突破,与会代表共提交30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内容涉及水下考古与专题展陈、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技术、水下考古理论方法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港城考古与航海研究等方面。会议期间,13位专家学者应邀分四场作专题报告,阐述了最新发展格局、交流了最新理论成果、分享了最新工作突破,学术氛围热烈浓郁。现将13位专家发言摘要整理如下。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技术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沈大娲研究馆员分享了《宁波“小白礁Ⅰ号”清代海船艌料初步分析与研究》。她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实证,表示使用油灰混合纤维制作的艌料作为木板船的填缝材料是中国古代造船传统,其中,油为桐油、鱼油等;灰为石灰、蛎壳灰;纤维为麻纤维、竹绒等。该研究采用超高效超临界流体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解析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小白礁Ⅰ号”多个部位的艌料进行了分析。经分析研究发现,“小白礁Ⅰ号”艌料的主要有机组分为天然树脂达玛树脂,艌料中无机组分的含量仅为百分之几,与中国传统造船所使用的桐油加石灰的艌缝材料及工艺差异极大。部分艌料样品中树脂的来源推测为龙脑香科桫椤属桫椤树。除达玛树脂外,艌料的制备过程中还加入了含有挥发物白菖烯的其他天然产物。艌料内层颜色浅,外层颜色深,她认为这种颜色差异应当为艌料物理性质发生变化所导致,与主要有机成分的分布无关。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新鑫汇报了《临时固型材料原位提取水下脆弱文物的研究综述——发展和应用》。他表示水下有机质文物因水、无机盐和微生物的长期作用,导致结构不稳定和力学强度降低,其安全提取出水是公认难题。虽然陆地考古已有多种提取脆弱文物的方法,但受到环境等因素限制,水下脆弱文物的提取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为此,他所在的浙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实验室团队借鉴陆地考古经验,经过前期大量的摸索与实验,最终开发了“水下原位临时固型提取技术”以及实验室可控去除的系列工艺,并在福建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水下30米深处成功提取出水了严重糟朽且饱水率高达700%的竹篾文物。该研究探讨了水下文物提取的方法和前沿技术,重点介绍临时固型材料原位提取水下脆弱文物发展和应用,为水下脆弱文物的提取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学术研究部(藏品保管部)兼藏品修复部副主任叶冲副研究馆员报告的题目为《试论出土(出水)舟船的信息记录范围》。他认为出土 (出水)舟船通常是陆地、水下舟船遗址中体量最大、极其珍贵且重要的遗存,考古工作者应树立“出土(出水)舟船是一号文物”的观念,对出土(出水)舟船的原始信息进行客观、准确、全面、系统、及时的抢救记录。出土 (出水)舟船需要采集、记录的信息应至少包括:出土(出水)舟船的原始埋藏状况、周边情况及总体残存情况;残存船体(含主船体、上层建筑)、工属具的整体与局部状况;残存船体、工属具的状态变化及相关信息。而这些信息像“时间胶囊”一样,涉及舟船的建造、使用、维修等方面,具有抢救性、连续性、关联性、唯一性、专业性和协同性,将为人们揭示出土(出水)舟船的历史、技术、文化等内涵及其背后隐藏的故事与价值,提供最可靠、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未完待续……

本文刊载于《中国文物报》2024年12月13日第4版

图片

编辑|杨逸尘

审核王   超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45
猪洞出麻痹,祖玛刷天尊,秘境爆开天,三把开天合火龙!
广告散人打金服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