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CEO:我不太喜欢谈论竞争,但我开的是小米SU7

图片

2024年10月下旬,一档美国汽车节目中,美国第二大汽车厂商福特汽车CEO吉姆·法利公开称赞小米汽车。法利表示,将一辆小米SU7从上海空运到了美国芝加哥,过去6个月他一直驾驶小米汽车,而且我不想放弃它,小米是一个比汽车公司强大得多的消费品。


当今世界,汽车产业正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十字路口,一场史无前例的深刻变革汹涌来袭。

全球都在朝着 “新四化”——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加速迈进,传统燃油车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这场变革中的领军者。

回首过往,美国曾凭借福特、通用等老牌车企,在燃油车时代独领风骚,长期稳坐汽车工业的头把交椅。

但如今,时过境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势崛起,如同一颗璀璨新星,在全球车市的天空中绽放出耀眼光芒,正重塑着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从技术研发的前沿阵地,到生产制造的浩瀚车间,再到市场销售的火热现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展现出全方位的卓越实力,令世界瞩目。

这不禁让人好奇,在这场中美新能源汽车的巅峰对决中,中国究竟是如何实现华丽逆袭,一步一步将对手甩在身后的呢?


图片产业链完整

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产业链就是决定胜负的 “生死线”。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一骑绝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拥有全球最为完整、自主可控程度极高的产业链。

回首过去,中国汽车产业曾在燃油车时代长期处于 “大而不强” 的尴尬境地,关键零部件技术被国外巨头牢牢把控,“卡脖子” 的困境如影随形。

痛定思痛,中国汽车人知耻而后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启了艰苦卓绝的逆袭之旅。

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备程度堪称 “恐怖”。

在上游,我们掌控着锂、钴、镍等关键矿产资源的开采与供应,全球超过半数的锂、钴加工都在中国完成,这就如同握住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 “命脉”;中游更是强者如云,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巨头称霸全球,电池技术不断革新,能量密度节节攀升,成本却持续下探,让国外同行望尘莫及。

电机、电控领域同样百花齐放,本土企业凭借过硬技术,市场份额稳步增长;下游的整车制造更是汇聚了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一众豪杰,每年推出的新车款式让人目不暇接,从微型车到豪华车,从轿车到 SUV,全方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反观美国,其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有特斯拉这样的领军者,但产业链短板明显。

电池生产高度依赖亚洲供应商,一旦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供应链中断的风险便如高悬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

据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本土电池产能仅能满足其国内需求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电池需从海外进口。

在关键矿产资源方面,美国同样受制于人,开采审批流程繁琐,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形成规模化供应。

如此一来,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成本控制、产能扩张以及应对突发风险上,都显得力不从心,与中国形成了鲜明对比。


图片掌握核心科技

在技术创新的赛场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同样是当之无愧的 “领跑者”。


曾经,美国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在汽车科技领域一马当先,让世界其他国家望尘莫及。


但如今,中国车企靠着持之以恒的研发投入、海量的人才储备以及对本土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实现了技术上的 “弯道超车”,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甚至在诸多关键领域实现了反超。


电池技术堪称新能源汽车的 “心脏”,在这一方面,中国企业已经站在了世界之巅。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巨头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推动电池技术迭代升级。


如今,中国的磷酸铁锂 “刀片电池” 技术独步全球,以高安全性、长寿命、低成本的优势,成为众多车企的首选。


相比之下,美国虽然也有一些先进的电池技术,但在产业化、成本控制上远不及中国,难以大规模普及应用。


智能驾驶领域同样是中美竞争的 “新高地”。美国的特斯拉凭借先发优势,较早推出了 Autopilot 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曾一度引领行业潮流。


然而,中国车企后来居上,以小鹏、华为等为代表,展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


小鹏汽车的城市 NGP(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能在复杂的城市路况下实现自动跟车、变道、转弯等操作,覆盖场景之广、应对路况之复杂,远超特斯拉同类产品;华为更是将其在通信、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赋能汽车,问界 M9 搭载的华为 ADS 2.0 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融合了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多传感器数据,配合先进的算法,智能驾驶水平达到了新高度,不仅能精准识别各类障碍物,还能对突发状况做出快速响应,为驾乘人员保驾护航。


再看电子电气架构,这是汽车实现智能化的关键底层技术。


中国车企纷纷发力,零跑汽车自主研发的 “四叶草中央集成式域控系统”,将座舱、智驾、车身、动力等关键部分高度整合,实现了算力集中、数据高效交互,大幅提升车辆的智能化水平与响应速度,成本却大幅降低,让智能汽车不再是高价奢侈品,而是走入寻常百姓家。


反观美国车企,在电子电气架构的升级上进展相对缓慢,部分传统车企仍受困于老旧架构,难以快速响应智能汽车时代的需求。



图片全球市场一路狂飙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销数据上堪称 “一骑绝尘”,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回首过往,中国新能源汽车起步之时,年产销量不过寥寥数万辆,在全球汽车市场中毫不起眼。


但在政策的春风吹拂下,在企业的奋勇拼搏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惊人的速度成长。


到 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 958.7 万辆和 949.5 万辆,同比大幅增长。


而 2024 年更是迎来历史性突破,仅前 10 个月,产销量就分别完成 977.9 万辆和 975 万辆,同比增长均超 33%,年度产销更是首次突破 1000 万辆大关,这一震撼数字,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全球首个达成这一壮举的国家。


在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如同火箭般蹿升。


2024 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连续多月突破 50%,这意味着在中国,每卖出两辆乘用车,就至少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空前高涨,从一线城市到偏远乡村,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挂着绿牌的新能源汽车穿梭其中。


以深圳为例,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沿阵地,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早已超过 60%,公交、出租、物流等领域更是基本实现了电动化全覆盖,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典范城市。


国际市场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同样 “大放异彩”。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超 120 万辆,同比飙升 77%。


2024 年上半年出口总量达 60.5 万辆,同比增长 13.2%。


中国品牌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等纷纷布局海外,在欧洲、亚洲、美洲等地建立销售网络与生产基地。


在欧洲,比亚迪汉 EV 凭借超长续航、智能科技配置,成为当地消费者追捧的热门车型;蔚来汽车则凭借高端定位、优质服务,在挪威、德国等国站稳脚跟,吸引众多欧洲豪车爱好者的目光。


反观美国,其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仅为 9.5%,与中国相比差距巨大。


在国际市场上,美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也远不及中国,且主要依赖特斯拉单一品牌,市场覆盖面较窄,影响力有限。


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高性价比、多样化的产品,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 “中国旋风”,不断蚕食美国等传统汽车强国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当之无愧的 “新宠”。



图片国产汽车品牌崛起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新能源汽车变革浪潮中,中国车企宛如一群勇猛无畏的战士,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实现了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华丽转身。


比亚迪,这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 “领头羊”,堪称业界传奇。

早在 2003 年,当新能源汽车还只是一个概念时,比亚迪就前瞻性地投身其中,开启了漫长而艰辛的探索之旅。

多年来,比亚迪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像一位执着的工匠精心打磨产品。

2024 年,比亚迪更是一骑绝尘,销量突破 300 万辆,不仅连续多年稳坐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宝座,还成功跻身全球汽车销量前十,成为全球唯一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品牌。

其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安全性远超同行,针刺实验震惊世界;超级混动 DM-i 技术,让车辆兼具燃油车的续航与电动车的节能,真正解决了消费者的 “里程焦虑” 与 “油耗焦虑”;云辇系统更是智能底盘技术的集大成者,为驾乘舒适性与操控稳定性带来质的飞跃。

蔚来汽车,作为中国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代表,自 2014 年成立以来,始终坚守高端路线,致力于为用户打造极致的出行体验。

2024 年,蔚来汽车销量稳步增长,成功突破 10 万台大关,在 30 万元以上高端纯电动市场的份额超过 40%,成为当之无愧的豪华电动车标杆。

蔚来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卓越的产品品质,更在于其独具匠心的服务体系。

NIO Power 电能服务体系开创了电池租赁先河,换电服务让车主告别充电焦虑,尽享便捷出行;其在全球多地设立研发中心,汇聚全球智慧,打造国际化产品。

小鹏汽车则聚焦智能驾驶领域,持续深耕,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

城市 NGP 功能让小鹏汽车在复杂城市路况下如鱼得水,自动泊车、记忆泊车等功能更是贴心实用,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智能驾驶体验。

2024 年,小鹏汽车销量持续上扬,多款新车凭借智能化优势赢得消费者青睐,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树立了良好口碑。

再看理想汽车,精准洞察家庭用户需求,以增程式电动技术为切入点,打造出一系列大空间、长续航、高舒适性的家庭友好型车型。

理想 ONE 一经推出便成为爆款,后续车型持续热销,2024 年销量屡创新高,稳坐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列。

其车内智能座舱系统,为全家出行提供了丰富的娱乐与舒适功能,让旅途充满欢乐。

对比美国车企,中国车企展现出更强的市场适应性与创新活力。

美国虽有特斯拉这样的先锋,但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缓慢,整体市场产品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而中国车企凭借对本土市场的深度理解,推出了从微型车到豪华车、从轿车到 SUV、从纯电到混动等全方位的产品矩阵,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中国车企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领域加速突破,不断刷新行业标准,让全球见证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力量。


图片结语

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超越美国,是一场波澜壮阔的逆袭之战,是中国汽车人多年来砥砺奋进、厚积薄发的壮丽史诗。

凭借完整产业链、技术创新、产销佳绩、与车企拼搏,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站在世界之巅。

未来,我们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前沿技术,向更高端智能化迈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韧性与附加值;拓展国际市场,输出中国品牌与文化。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一路领航,驶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为全球汽车工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中国动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标杆参访  |  标杆内训  |  标杆咨询
标杆学习俱乐部新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