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数学老师的诗书生活

原标题:一位数学老师的诗书生活

沧州日报记者 齐斐斐

林子河退休前是东光县第一中学的一名高中数学教师。退休后,机缘巧合,让他爱上了文学,走上了写作之路,并先后加入了河北省诗词学会、沧州市作家协会,结集了《听雨轩诗稿》《听雨轩撷萃》《听雨轩杂吟》等诗集,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诗人”。

诗词充实了他的生活

退休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14年9月份,林子河突患脑梗,在医院住了20多天。出院后,他总感到头昏昏沉沉,有时翻开一本书,感到有些字词似是而非,含混不清。这时候他想:难道病魔让他的大脑受到损坏,开始脑萎缩?于是,他整天郁郁不乐、萎靡不振,心情十分沉重。

一日闲暇无事,他写了几句顺口溜:十月秋实遍地金,耕人无处不欢欣。唯吾染恙独惆怅,空负满怀励志心!

他把这首小诗发在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没想到立即得到了很多朋友的点赞和鼓励。其中有几位朋友特别找到他说:“你写的诗很好,既能散发你胸中的郁结,又能锻炼你的大脑。你的语言功底不错,希望你能坚持下去,积累多了可以出本小册子,留作纪念。”

在朋友的鼓励下,他开始了诗词习作。起初,他还是有些为难的,一个学理科的,教了一辈子数学,老来开始作诗填词,几乎是从零起步。好在他年幼时读过一些唐诗宋词,背诵过毛主席诗词,多少受过一点熏陶,对诗词意象的表达也略懂一二。

开始写诗,他不经意间对自己放宽要求,大部分作品带有自由色彩。如果按诗词格律要求,他最初写的诗最多可以叫作“古风”。例如他写的一首《梦返讲坛》:仲夏濯毕入梦乡,忽复登台把课讲。函数对数复变数,排列组合归纳方。三角几何解析式,逻辑推理加猜想。数形结合学扎实,基本技能心中掌。

当时他把这首诗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后,立即得到了老朋友及学生们的点赞。这大大鼓舞了他的写作兴趣,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他越写越来劲,越写头脑越清醒。于是,他开始认真地学习研究诗词格律,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练习诗词写作,他增长了知识,充实了精神,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能力。更可喜的是,他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恢复。

写作也是读书的过程

林子河说,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读书的过程。没有养成写作习惯以前,虽然认识不少字,但对很多知识性的东西,只能算是一知半解。例如对很多汉字的准确读音,很多典故的来源出处,都是马马虎虎、似懂非懂。

汉字本身是有韵律的,例如“燕”字,在表示姓氏或鸟类时,读四声(仄声),而表示古代国名或河北北部时,如组词“燕赵”,读一声(平声),这样的例子很多,不通过写作,很容易忽视。再如,古人吟诗、填词,涉及很多典故,只有多看、多学,精于研究,才能够掌握这些典故的内涵,并能准确地引用。例如他写的一首《鹧鸪天》就引用了“持螯把酒”“高唐梦”等典故。

因为写作需要,他的桌子上常常堆满了书,《新华字典》更是不离左右。读书、上网成了生活习惯,偶尔电脑网线出了故障,他就好像丢了魂一样,六神无主。

诗书相伴夕阳红

如今的林子河,读书写作已经成了他的生活常态。他认为,读书写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人自我修为、自我提高、自我陶醉的过程。因为大家写作,其宗旨就是传播正能量,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而传播正能量的本身必须具备正能量,也就是说,教育人的同时,得先教育自己,提高自身的素养,“写”和“学”是相得益彰的。

去年生日时,林子河填了一首《满江红》:“七秩虚辰,盈两岁,潜行未歇。忆往昔,杏坛执教,胸怀如月。壮志豪情皆去杳,诚心善意仍如铁。小楼上,上网读诗书,开天阔。荧屏亮,新闻阅。开电脑,查知缺。莫道风光晚,夕阳如血。绕膝儿孙增快乐,抒怀诗赋添热情。莫等闲,励志写清词,三千阙。”深情地表达了自己的教学经历和退休后的诗词生活。

人到晚年,闲暇时,约上三五好友,品一壶老酒,吟两首诗词,那是何其乐哉!林子河经常和诗友们雅集、采风。大运河边,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谢家坝上,他们时常伫立;产业发展,他们写诗鼓与呼;乡村振兴,他们用诗词描绘乡村变化……

诗词,是一种人生态度,林子河无诗词不欢,无书不欢愉,把退休生活过成了诗。

来源:沧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