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夜经济,激发消费活力!江苏出台措施,布局这5个重点领域

1月8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江苏省商务厅联合相关部门印发的《江苏省繁荣夜经济激发消费活力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进行解读。这也是江苏首次出台关于繁荣夜经济的系统性政策文件。 《若干措施》围绕居民消费升级方向,从科学谋划、丰富供给、加强保障、规范发展等4个方面综合施策,提出15条具体措施,包括重点布局 5 个领域,致力于点亮“夜生活”、点燃夜经济。

图片

图为发布会现场

江苏探索发放“夜间消费券”

江苏省商务厅厅长司勇在发布会上介绍,夜经济一头连着居民生活,一头连着经济发展。《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行业市场超48万亿元,夜间已逐渐成为居民消费的“黄金时段”,夜经济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消费大省,是消费“新势力”的成长沃土。《若干措施》聚焦加强布局规划、丰富品牌内容、扩大消费需求3个层面,科学谋划激发夜消费潜力。

布局规划方面,引导各地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分类培育、完善配套、逐步推进”的原则,提升重点街区、重点商圈、重点景区、重点便民生活圈、重点场馆的夜消费功能,促进夜消费集聚发展。打造品牌方面,省级层面,将夜食、夜购、夜宿、夜游、夜娱、夜演、夜展、夜读、夜健等各领域的夜消费整合纳入“苏新消费”品牌活动内容。地方层面,鼓励各地结合当地产业特色、人文历史等培育地方夜经济品牌,提倡每个设区市至少打造一个“烟火气、江苏味、国际范”的夜经济品牌。扩大消费需求方面,探索发放分时消费券、夜间消费券等,鼓励知名平台推出城市“夜消费地图”。

5大重点领域拓展消费新场景

当前,江苏省夜消费仍以餐饮、购物为代表的夜食、夜购为主,休闲娱乐方面的夜游夜娱、人文题材的夜学夜健等消费供给还不多,“夜活力”还有进一步激发的空间。《若干措施》从商业、旅游、健康、研学、展演等5个重点领域着手,全方位多层次拓展夜消费的新场景、新业态。

活跃“夜商业”,鼓励各类商业场所和主体,在适合地点规范开展店外促销和外摆经营活动,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大力发展首发、首店经济,支持开展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的展览展示展演。支持开展夜间特定时段“集中夜市”“后备箱集市”等,支持举办“老字号嘉年华”“老字号奇妙夜”等活动。

点亮“夜旅游”,省市联动开展“水韵江苏”主题夜间文旅消费促进活动。鼓励高等级旅游景区推出更多优质夜游产品,支持各地打造沉浸式体验性夜间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培育“苏韵乡情”休闲农业品牌,鼓励创设“乡村夜市”等乡村夜经济载体。大力发展特色民宿、室外露营、篝火晚会、户外电影、星空拍摄等特色活动。

倡导“夜健康”,鼓励体育健身运动项目延长营业时间。利用公园、广场、健身场馆等载体,举办适合大众参与的笼式足球、街头篮球、荧光夜跑、广场舞等健身活动。

开展“夜研学”,研究制定夜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夜校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各类公共文化教育设施资源转化为全民终身学习的资源。

推动“夜展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延长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社区文化中心等场所开放时间。如在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期间,省直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全年累计延长开放日不少于60天,累计延长开放时间不少于90小时。繁荣夜间演出市场,鼓励各地围绕重点演出活动推出住宿、餐饮、旅游等联动优惠举措。

鼓励对夜间经营活动免收费用

《措施》从加大政策支持、完善交通配套、提供从业支撑等3个方面加强保障,提出多项让经营主体、消费者可见可感可及的配套举措。比如,在政策支持方面,鼓励各类支付平台针对夜经济发放消费券、消费补贴,降低夜经济经营者平台服务费用。鼓励各地对经允许临时占用道路、临时利用公共场所开展夜间经营的活动免收相关费用。

在交通配套方面,根据夜间客流需求,做好公交线路布局、站点设置、运力等动态评估调整,因地制宜设置夜间动态路内停车位。

在就业支撑方面,因地制宜组织“人才夜市”,打造求职者“逛街”选岗的新型招聘会场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针对医护、警察、环卫、安保、外卖、司机、志愿者等需要夜间工作的群体,提供专属夜间食堂、24小时药店等公益服务。

《若干措施》强调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夜经济发展,力戒大拆大建。强调包容审慎监管,依法依规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放宽夜间促销活动、展览展示展演、外摆经营等审批。持续开展露天烧烤和夜市餐饮油烟污染专项整治,解决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油烟扰民问题。优化夜消费维权服务和投诉渠道,不要脏乱差,也不要假伪劣,积极维护消费者权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