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水县四个“坚持”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山西吕梁文水县是革命女英雄刘胡兰的家乡,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故里。近年来文水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分别体现在以下四个“坚持”。

图片

新闻发布会现场(冯帅 摄)

第一坚持激活改革动力,为产业升级换挡提速文水县委、县政府着力让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聚焦工艺革新、装备升级和数字化管理,引导企业厚植创新基因,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比如:宗酒荣膺第三批“中华老字号”,锦绣大象农牧跻身“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又比如:12月初,与新华指数研究院共同推出的“新华·文水钢模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正式发布,将全面监测文水钢模市场动态和产业发展,推动企业迈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道路,持续提升“文水钢模”区域品牌竞争力。我们着力让新兴产业“新枝结硕果”。在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打造上下功夫,培育壮大优特钢、生物医药、新型储能、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多个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比如:晋能科技的超高效电池组件走在全国前列,填补山西高端光伏制造领域的空白;路桥交通科技园主导研发的生态水泥获得省科技工作者双创大赛金奖并被交控集团列入绿色低碳技术清单和产品推广目录;金源煤化研发的浸渍沥青填补国内空白,在发展碳基新材料产业上迈出跨越式步伐。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新兴产业茁壮成长,逐渐成为支撑文水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第二个坚持深耕三农沃野,为乡村振兴厚植根基,发扬优势,努力让“农业强起来”。文水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这几年,文水县坚定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万亩以上,产量连续30年保持在4亿斤以上,占到全市四分之一。大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户、省级30户,数量均为全市第一。刘胡兰镇被评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了刘胡兰镇肉牛产业和开栅镇沙棘产业两个专业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势头日益强劲。补短板,努力让“农村美起来”。文水乡村建设历史性滞后,这是短板。近几年,大力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每年投入5000万元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建立了“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运行机制,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实现全覆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投资4.9亿元治理252座黑臭水体,过去“臭水坑”摇身变成家门口的活动休闲场所。破难题,努力让“农民富起来”。作为全省试点县开展农村集体经济“清化收”,50多个县市前来学习,新华网等媒体报道。在此基础上,因村制宜,探索出集体资产租赁、资金入股分红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六大模式”,2021年—2023年,村集体收入保持在5500万元以上,2024年可达到6600万元,村集体经济稳步增加,极大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第三个坚持守护绿水青山,为生态环境擦亮底色,打好蓝天保卫战,让文水的天越来越蓝。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抓好各领域各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22年下降15%,2024年7个月退出全省后十位,为历史最好的成绩,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常态。打好碧水保卫战,让文水的水越来越清。实施总投资16亿元的“一泓清水入黄河”七大工程,其中,治理农村黑臭水体的经验做法入选全省正面典型案例,被《人民日报》报道。汾河、文峪河、磁窑河三大河流水质全部达Ⅲ类标准,候鸟戏水美景被央视报道。打好净土保卫战,让文水的土越来越净。运用多种模式系统治理砂坑6000余亩,满目疮痍的砂坑基本复绿,推进综合开发利用。争取到“国家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试点地区”,打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区。

第四个坚持心系百姓冷暖,为民生福祉保驾护航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并连续增长,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了让城乡饮水更安全,投资5.4亿元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市政供水管网覆盖率达100%;投资1.29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139个村供水管网老旧问题,群众吃水便利性、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了让道路交通更便利,投资16亿元新改扩建了一批城乡交通主干道,升级改造了一批城区小街小巷,打通了“断头路”、疏通了“毛细血管”,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为了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投资6.9亿元,高标准建成托育中心1所,维修改造新建学校204所,建设日间照料中心19个、幸福小院46个、养老幸福工程1个,中医院完成异地新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人工智能辅助全覆盖,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不断增进人民福祉。(陈力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