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惠而浦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亿元左右,同比增加122%左右。
2.公司业绩好转的原因包括经营改善、降本增效和汇率波动对利润的正向贡献。
3.然而,惠而浦销量下降问题值得警惕,内外销量均下滑,市场份额由4%下滑到不足3%。
4.为此,惠而浦采用新品研发与推动海外市场的战略,同时布局。
5.尽管业绩预增,惠而浦在资本市场迎来强势表现,但增长可持续性仍待市场期待。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来源:大消费之家
近日,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而浦”)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告显示2024年年度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亿元左右,同比增加122%左右。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1.6亿元左右,同比增加56%左右。
在公告中,公司解释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公司经营改善,实现了降本增效;二是汇率波动对利润存在正向贡献。从数据来看,今年以来惠而浦业绩出现好转,似乎走出了亏损泥潭。受此影响,其在资本市场1月6日-7日迎来两连板的强势表现。
“降本增效”扭转业绩,双品牌战略拓展业务渠道
惠而浦的前身为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三洋),2014年与美国惠而浦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变身为现在的惠而浦,公司旗下拥有“惠而浦”、“三洋”、“帝度”、“荣事达”四大品牌,主营洗衣机、微波炉、冰箱等家电,业务触达海内外。然而2019年以来公司经营愈发不善,2020年4月“三洋”品牌退出,加之国内竞争激烈、疫情影响、海外成本上升等因素,2021年公司业绩跌落谷底,当年归母净利润为-5.89亿元,同比-293%。
在业绩触底之后,公司在2022年度开始反弹,其中2022-2024年均实现了盈利。对于业绩的连年好转,公司在2022年年报中就给出了解释即“降本增效”,似乎2023年和2024年公司延续了这四字方针,靠“降本增效”支撑了这几年的报表。
在业绩不佳状态下,惠而浦控股股东也出现了变化,例如2021年惠而浦的供应商广东格兰仕完成对惠而浦的部分要约收购,以后数次增持,目前持股占比近60%。格兰仕入主后确定了“惠而浦+帝度”的双品牌战略,惠而浦定位高端,帝度定位年轻化,开拓了新业务渠道,但仍抵挡不住国内竞争压力加剧和欧美等需求疲软的市场挑战。
数据来源:wind
公司连年“降本增效”是如何做的?
格兰仕收购后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一方面持续推进组织效率提升,在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持续深挖变革,使用新材料,形成更具优势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生产设计技术改造提升批量生产效率,最终实现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整体成本。加上原材料价格自高点回落,2022年开始公司毛利率触底反弹。但2024年前三季度或由于大宗金属原材料成本明显上涨以及海运费增加,公司毛利率有所下滑。
公司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销售费用下降60%,对此公司解释主要系收入下降及人员结构优化所致,考虑收入的情况下单季度销售费用率也下滑到了2.6%。前三季度财务费用同比下降了近50%,主要是由于汇率波动带来的收入增加。
数据来源:公司2024年三季报
数据来源:wind
2020年惠而浦尚有销售人员745人,到2023年仅剩326人,下降56%。同时销售费用中的“职工薪酬费用”分项也由2020年的近3亿元锐减到2023年的1.2亿元,2024年上半年更是只有3千万元。同期海尔、美的什么水平?根据海尔智家的财报数据,2020-2023年海尔智家销售人员维持在一万八千人左右的水平,变化很小;美的销售人员则是由2020年的八千人上涨到2023年的一万四千人。
除了员工人数的下降,惠而浦销售人员的平均薪酬也在锐减,2021年销售人员平均薪酬45.8万元,到2022年仅24.5万元,2023年或许由于人数减少过多平均薪酬有所上升,但根据今年上半年销售人员的总薪酬来看,平均薪酬或仍处于下滑状态。
数据来源:wind
此前在2024年3月,惠而浦大幅度裁员降薪事件颇引人关注,其中有一部分还涉及到了程序失当问题,引发内部动荡。有投资者猜测管理层如此大刀阔斧的动作是否因为计划放弃国内市场。对此惠而浦回应不会放弃国内市场,但对于网上流传的恶意裁员降薪并未给出详细解释。
数据来源: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
根据天眼查数据,历史上惠而浦的劳动争议案件多达两百多起,名列司法案件案由第一,其中惠而浦作为被告身份的案件有176起,2024年惠而浦作为被告的劳动争议及劳动合同纠纷案件共6起,有的案件涉及多名原告。
数据来源:天眼查
面对国内外消费市场的疲软和白电市场竞争的激烈,公司的“降本增效“似乎也属无奈之举。公司表示裁员系收入下降的“不得已而为之”而进行的“人员结构优化”,但作为一家生产消费品的企业,品牌形象是公司的重要商誉,一味地恶意降薪裁员会抹黑品牌形象,陷入收入下降和缩减规模的恶性循环,即使短期做到了“降本增效”也恐难为长久之计。
国内外销量均下滑,市场份额下降
近年公司产品的产销量下滑明显。以公司营收占比最大的家电品类洗衣机为例:在内销方面,惠而浦中国品牌推广力度不足,相较于其他内资品牌的影响力更弱,2024年面对内销压力时更显力不从心。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4年1-11月全行业洗衣机内销累计同比增速为6.1%,而惠而浦内销累计同比-36.5%,海尔和美的的这一数值分别为2.8%和10.2%。
外销方面,2024年全行业销量在2023年的高基数上仍维持着两位数的正增长,而惠而浦却在走“下坡路”,外销增速明显低于2023年。整体来看,2024年海尔和美的系的洗衣机销量增速基本与全行业持平,而惠而浦内外销量弱于头部同行。其中,2024年1-11月惠而浦洗衣机总销量同比降低27%,同行海尔洗衣机总销量同比增速为4.7%,美的为13.6%,这也使得惠而浦市场份额由4%下滑到不足3%。
数据来源:产业在线
营收方面,惠而浦表现出连年下滑趋势,与海尔、美的系等国内白电巨头形成鲜明对比。2021年之后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均为负增长,2024年三季报显示其营收同比为-14.8%,同期美的、海尔营收均维持正增长,对应数据分别为9.6%、2.2%。因此,公司在财报描述中一直把问题归咎于市场经济疲软显然不合适,更应从自身寻找原因,尤其是产品力、营销、售后、管理等方面。
数据来源:wind
公司近年虽秉持“降本增效”,但在研发费用上却没有削减,2023年研发费用增长28.7%,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维持去年同期水平。与此相对应的2023-2024年专利申请数据却不容乐观,根据天眼查数据,2024年公司三种专利申请数量仅为22个,降到了近十年的低点,说明整体而言公司的研发效率正在下降。
数据来源:天眼查
从营收占比来看,公司的销售渠道是以分销为主,直销为辅。随着互联网电商形式的多样化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在家电销售中直销的重要性是在上升的,但公司在直销方面的布局和耕耘显然不足。公司的营销费从2021年的0.67亿元降至2022年和2023年的0.43、0.46亿元;2024年上半年的广告宣传费仅为1百万元,而2023年上半年这一数值仍有6百万。
公开资料显示,惠而浦线上直销主要在淘宝、京东和苏宁三个平台,淘宝的粉丝数量仅19.2万;京东关注人数4万,仅海尔的百分之一。正如前文所述,惠而浦在品牌销售方面的人员和费用投入不断减少,线下广告和各大电商平台上也难见大型宣发,公开资料搜集惠而浦请代言人宣发还是在2021年。作为一家消费品企业,营销不积极,在市场投资者眼中似有“躺平”之嫌。
下一步如何破局?
作为在洗衣机生产上有较悠久的历史的企业,对于未来发展动能的打造,惠而浦采用新品 研发与推动海外市场的战略同时布局。
2024年3月惠而浦W7·大师系列洗烘套装收获备受瞩目的艾普兰奖优秀产品奖,未来一体化的洗烘套产品或将愈发受到消费者青睐。另外,今年1月4日惠而浦官方公布了滚筒工厂自动箱体旋转移载机的研发方案已得到推广使用,为公司提倡的降本增效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国内白电竞争激烈已是共识,对于未来是否能够继续借助“惠而浦”这个百年国际品牌扩大国际市场目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然而,惠而浦公司表示正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随着海外新项目如北美大冰箱、拉美洗碗机以及东南亚超薄滚筒等产品的落地、出海,将会为公司获得新的增长动能。
随着业绩预增,公司在资本市场迎来强势表现。这种增长是否可持续,也值得市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