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侨益司法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侨益司法保护意见》)。这是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侨联首次联合印发侨益司法保护规范性文件。
据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和中国侨联权益保障部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开展涉侨纠纷多元化解试点工作以来,全国共有30个高级人民法院与当地侨联结合本地实际联合发文,搭建起法侨合作的制度框架,积累了丰富的侨益司法保护实践经验。自2020年底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侨联建立“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以来,累计成功调解涉侨案件27万余件,为广大侨胞、归侨侨眷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切实减轻诉累。此次出台《侨益司法保护意见》,正是在总结、吸收各地法侨合作实践经验及继续发挥“总对总”工作机制效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做深做实侨益司法保护工作的务实举措。
《侨益司法保护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和侨联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公正高效审理涉侨案件,依靠党委领导,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支持,坚持注重实效、运用法治、科技赋能,促进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源头化解,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侨益司法保护的有效路径。
《侨益司法保护意见》强调,上级人民法院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审判监督指导,及时化解涉侨纠纷审判工作中的难点堵点,进一步统一涉侨案件裁判标准。各级人民法院要依托信息化平台,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总结推广跨域诉讼服务、共享法庭、涉侨特色法庭等成熟经验,不断强化涉侨案件诉讼服务。各级侨联要坚持访调结合、调解先行,建设法律服务队伍,同时大力吸纳其他专业人士参与侨益司法保护工作,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提供专业、有效的法律服务。
《侨益司法保护意见》还提出,各级人民法院与侨联要密切工作联系、强化协同对接、推进信息互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涉侨纠纷“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提升涉侨纠纷多元化解质效。
案例是人民法院的重要“法治产品”,权威、规范的案例能够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提高办案质效。为指导各级法院妥当处理涉侨纠纷,人民法院案例库收录了一批侨益司法保护参考案例。以此次文件发布为契机,最高人民法院选取了其中5件案例,以专题案例形式对外发布。该专题参考案例涵括归侨养老服务、侨企权益维护、未成年人抚养、侨产确权、涉侨群体性纠纷化解等不同类型,展现了人民法院与侨联组织立足各自职能、通力合作,实质性化解涉侨纠纷的新成效。
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侨联将共同抓好《侨益司法保护意见》的落实,立足公正高效审理涉侨案件,促进涉侨纠纷多元化解,通过联合开展专题调研、发布典型案例、联合培训等多种方式,推动形成新时代加强侨益司法保护的工作合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