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市东街道:“五风”聚能量 文明润万家
微七星关
2025-01-08 12:29
发布于贵州
毕节市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
近年来,市东街道党工委深入实施
“良好家风”“文明校风”“自律行风”“法治政风”“和谐社风”的“五风行动”,构建主体明确、职责清晰、上下衔接、齐抓共管的责任落实体系,确保“五风行动”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就是要以先烈为榜样,做到胸怀时代、忠于理想……”在毕节六小国防教育展厅,来自五年级十班的小小解说员吴卓正在为同学们讲解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同学们通过展厅里张贴的图片、展示的实物、摆放的复制品,详实了解了国防建设发展的艰辛历程,直观地感受了昔日战火纷纷的情形。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毕节六小
前身为“豫章小学”,于2024年被列为中国工农红军贵州毕节七星关红军小学,红色基因源远流长。
近年来,该校利用宣传标语、黑板报、展板等载体进行“文明校风”主题宣传,并通过建立国防教育展厅,设置“铭记历史”“红色毕节”“盛世华章”“强国有我”四个版块,开展小小红军送新兵、红军教育我能行等活动,以红色文化引领学生文明修身,让文明气息浸润校园。
“文明校风对师生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据毕节六小副校长张晓涛介绍,该校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引导学生从小爱党爱国,树立远大志向,传承尊师孝亲等优良品格,成立“一日常规”检查组,由学生轮流担任“校园文明小卫士”,负责卫生、两操、行为习惯等方面检查,同步实行每周一次“流动红旗”评比,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各学校综合素质。
“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通过学校的教育,我们的校园环境越来越好,人人争当文明学生。”五年级十二班的刘晨妍说。
让社风民风持续向好。自2019年以来,清毕社区对辖区30个老旧院落进行了改造升级,通过爱国卫生义务劳动疏通管道、清运垃圾、清理小广告、清除楼道间乱堆乱放物品等,全面提升社区环境卫生水平。同时,社区成立了自管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吸纳共产党员、退伍老兵、退休干部等加入其中,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助力基层治理。
“现在,墙白了、路平了、停车更方便了,住在这里特别舒适幸福。”目之所及、处处精彩,市东街道清毕社区弘宗小区居民曹林诉说着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新体验。
为了把小区治理好,曹林加入自管委员会,参与入户信息调查、调解邻里纠纷、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激活了社区自治细胞,让老旧小区换新颜,处处吹拂文明风。
2024年2月,清毕社区结合“三清五治”工作,利用闲置房屋创办了面积1200平方米的“孟母园”青少年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午托、晚托、艺术培训等服务,并单独开办了幼儿园,解决了“上班族”无暇照顾孩子的难题,也为集体经济增加了创收渠道。
“大部分的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来接送孩子,他们就会把孩子送到我们这里。”据
“
孟母园
”
青少年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冰倩介绍,该中心不仅进行课业辅导,还设有男(女)生寝室、钢琴室、舞蹈室、绘画室和运动场地等,孩子们可以吃饭、休息、下棋、打乒乓球。目前,该中心共收学生140余名。
该中心通过“社区+中心+志愿者”联动机制,聚焦居民服务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与毕节五小共同打造了清毕社区市级家长学校示范点、区级“关工委”示范点,引领文明实践走心走深走实。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开展‘五风行动’,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持续营造和谐包容的氛围,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市东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人大工委副主任李政表示。
记者 | 李金苗
编辑 |
孔雪松
编审 | 黄子涵
终审 | 向昆鹏
监制 | 黎秀禹
查看原图 11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