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自动下料、精准称量、分茶装杯、压膜封口、人工检测,经过十多道工序,定量配制好的六安瓜片,被封在精致的铝箔杯底。年关越近,订单增多,在智能化的“杯茶”生产车间,裕安区独山镇观音洞村村民吴德莉,带着周边农户忙得不亦乐乎。
“以前,春天农忙时节,我们到厂里帮忙制作六安瓜片,大概四五十天后,就没有事情做了。自从有了‘杯茶’生产线,我们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收入也增加了不少。”1月1日,吴德莉乐呵呵地说起了身边的变化。
桶装茶、袋装茶、杯装茶、采茶游、茶民宿……从卖茶叶到卖茶饮、茶文旅,六安瓜片的打开方式,一直在不断变换着新样式。创新推出的六安瓜片“杯茶”,迎合了大众环保、便捷的消费习惯,小改变大不同,不仅延长了茶产业链,还提升了茶叶附加值,新的产品形式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个一次性的环保铝箔杯,冲上开水后,就是一杯清香扑鼻的六安瓜片。乍一看,杯口不见茶叶。细看,色泽翠绿的叶片“挡”在了杯底。在裕安区独山镇百家冲茶厂,这样的“杯茶”每天满产可达3万多杯。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这个“国字号”,如今“卷”出了新花样。
“以前,我去拜访一些客户,对方直接拿个普通纸杯,用手抓了一把茶叶放进去,冲上热水后递过来。”六安市百家冲茶业负责人马斌说,这种泡茶方式令人难以接受。于是开始关注袋装“茶包”,不过,一些宾馆、酒店等采用的“茶包”,大多采用边角料、碎茶叶,喝起来口感不好。
偶然的一次机会,马斌在市场走访中发现,江浙沪等地的企事业单位接待、公司大型会议、国内国际会展等,大多采用“杯茶”,市场前景广阔。与袋装“茶包”不一样的是,这些精心制作的“杯茶”,茶叶被封在了杯子底部,茶杯带有品牌、LOGO等个性标识,特别是冲泡之后,可以清楚地看到叶片形状,茶叶品质也一眼就能看出。
茶企不断创新思路,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经过对不同水量、泡茶次数、品尝口感的对比,马斌将六安瓜片“杯茶”,定制为满杯280毫升的标准,用开水可以冲泡两至三次。制作过程中,将10个“杯茶”封装在透明的易拉罐内,让茶叶保鲜和锁鲜,最大程度保留六安瓜片口感。
在六安瓜片的核心产区,如果只做春茶,采茶季大概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茶农务工的话,一年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有收入。六安瓜片“杯茶”项目,利用春季储存的成品瓜片,在春夏秋冬季进行封装。茶厂增加了制茶时间,周边村民也增加了收入。
六安瓜片“杯茶”,给延长茶产业链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一年收购合作社及农户50多万斤鲜叶,自2023年10月,“杯茶”投产以来,六安市百家冲茶业制作并销售150余万杯。传统的六安瓜片附加值并不高,而“杯茶”可以一年四季制作,价格也比干茶增长30%左右。
“只要客户有需求,今天定制,明天就可以发货。”马斌满怀信心地说,六安瓜片“杯茶”,一步步走向北京及江浙沪,在国内市场小有名气,激发了广大茶农多种茶、种好茶的积极性,带动了更多茶农增收致富。
近年来,裕安区整合徽茶产业集群项目资金、专项债项目资金、乡村振兴衔接项目资金,共投入茶产业发展资金近亿元,支持茶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其中支持谷雨香茶业新上杯装茶生产线、支持青山茶厂与相关科研单位联合制定六安篮茶生产技术规范流程地方标准等,进一步提升茶叶生产效益。
裕安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万长兵说:“全区将运营六安瓜片互联网运营中心平台,充分发挥六安瓜片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会组织优势,建立完善茶叶生产、销售全过程质量可追溯体系,严格生产过程监管,强化品牌宣传推介,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茶叶附加值,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