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宇温顺不多话,因为他是弱智,但可怜的泰宇不知道为何成了头号的嫌疑犯。
警方其实没有证据,但是妄下结论怀疑泰宇是杀人犯。
另一方面,泰宇也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清白的。急于要将案件了结的警方,不认为这样草率调查案件有任何问题,并很快将泰宇拘捕。
那一天,泰宇是被一辆奔驰车撞倒的,朋友镇泰带他去高尔夫球场找打球的教授报仇,结果被带回了警局。因为镇泰踢坏了后视镜,教授向他们索赔,泰宇被当成了挡箭牌。 从警局出来后吃过晚饭,泰宇去找镇泰喝酒,但此时镇泰趁着夜色回到球场找出了白天扔进湖中的球杆。
他酒后尾随一个名叫文雅中的女学生,结果第二天雅中被强暴后的尸体出现在屋顶。泰宇被当做唯一的嫌疑人带回了警局,在警察的威胁下画押认罪。得知儿子入狱,心急如焚的母亲委托著名律师为他翻案。
但泰宇的病影响了他的记忆,母亲在替儿申冤的道路上步履蹒跚。
随着母亲自己单枪匹马查寻真相,她才突然发现儿子确实是杀人凶手。
为了保护儿子,母亲杀掉了作为目击证人的一位拾荒老人。
伪造成火灾。
最后儿子被放出,而顶替他儿子的是另一位没有母亲的弱智青年。
母亲惠子的内心陷入巨大的折磨中,不得不用针灸的方式淡化痛苦的回忆。
影片目前在豆瓣上的分数高达8.3分,
好于96%的悬疑片,好于95%的犯罪片。
虽然不及自己的《杀人回忆》及《寄生虫》那样,达到被世界影史公认的巅峰,但仍被很多人喜欢。
曾先森认为电影的成功之处,是完全抓住观众的心理。
影片的悬念在于母亲能否解救儿子,真凶到底是谁?
整个叙事机制、视点都围绕母亲展开,对母亲的认同感贯穿整部电影。
与此同时,设计有好几个反转点。
泰宇洗去怀疑是一个反转,
接着是捡破烂的老人被怀疑是真凶,最终发现真凶,
尾声处再来一个反转,另外一个弱智儿童被当做替罪羊被捕。
三次反转,都不是为反转而反转,
而是用情节推进制衡出真正的拐点,
可以看出一种细致、理性的力量。
导演奉俊昊的这个特点,也是他的性格体现。
无论演员的表演如何感性,
情绪和氛围渲染如何随意,
他骨子里的性格就是用对于案件的抽丝剥茧,
对于真相的苦苦追逐,
完成最重要的叙事张力。
而这部电影也是如此。
从男主角的人物刻画就能看得出来。
5岁没有死成功的他,其实已经记事了。
但是在整个影片中,他经常表现出记不清事,遗忘的症状。经过努力的回忆,他可以想起来这些。
但是女主角惠子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她在初听到道俊说时,情绪是崩溃的,她想起针灸中的一个穴道,可以帮助清除不开心的回忆,并迫不及待的想要对道俊使用。
这不是她第一次使用这样的方式了。可什么样的穴道才可以消除记忆呢?没有的。除非另一个人,主动地配合。而道俊,就是主动地配合惠子,演了一场母慈子孝的感人故事。
为什么要在警察局里演上这样一出?因为母亲要为儿子脱罪。
最终,为了救儿子,她成了另一个杀人犯。
这部影片的叙事内核是:母爱,
内容线条直指:救赎。
为了帮弱智儿子脱罪,母亲不惜杀死唯一目击证人,最终拯救了儿子。
导演奉俊昊耍了几次反转,令故事情节有了几次荡漾开去的花招。
而用了亲情伦理片的包装手法,母子情的存在。也让很多人失去了分析的依据,更加重了反思的难度。
如何跳出母与子的泥潭,其实导演似乎给不出答案。
当母亲用针灸让自己暂且忘却伤痛,随着车内的人欢歌起舞,记忆能否随之而去显然是个麻烦问题。
在儿子身上记忆表现为毫无征兆地出现,也毫无征兆地消失,他会不时记起,又时常忘记。
那场大火,那个黑夜,母子的记忆之殇就在这里。
但与另一部韩国电影《圣殇》比较,却可以看出本片仍旧稍逊色一些。
缺点是每个环节都过于完整,就连情感都看得出斧凿的痕迹,
但即便如此,影片还是做到了类型片的一定高度。
奉俊昊除了在剧本上的雕琢之外,还选了两位相当合适的演员,金恵子功力十足,元斌可怜兮兮又透着可爱。
一个稀松平常的悬疑案拍成这样的高度,已算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