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村庄总户数、未通水户数以及监督电话……这些信息,在每个行政村显著位置的供水公开栏都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来。1月7日,来自德州市水利局的消息,我市持续推进农村供水“三公开、一规范”工作,完成346个村、4100公里的老旧供水管网改造,3226个未通水户全部通水,510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供水公司服务到户,并向社会公开。全市自来水入户率、直管到户率、水质达标率实现三个100%。由此,德州实现了城乡群众同饮“放心水”。
“我市每个村庄现在几乎都设有这样的公开栏,对入户水价、自来水入户的户数、直管到户率以及水质检测做到公开展示的同时,方便群众通过扫码查询、缴费。”德州市农村供水服务保障中心科长李波介绍,群众还可以通过维修及监督电话向供水企业反映问题,水利部门将及时进行处理。
据悉,2024年,我市立足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优势基础,在全省率先提出城乡供水“三公开、一规范”。所谓“三公开”,即公开自来水入户率,村级在公示栏公示本村总户数等信息,县级在官方网站、公众号等公示县域自来水入户率等;公开直管到户率,按照统一管理、统一水价、统一收费、统一管护“四个统一”直管到户标准,逐村公示水管员信息、村内工程管护主体等信息,让群众喝明白水、交明白费;公开水质达标率,水质日检情况,供水公司每日在公众号公布,常规指标检测情况定期在政府网站、官方媒体公示。“一规范”,则指的是规范水厂运行管理。加快水厂构筑物、制水设备、净化消毒设施等升级改造,打造外观整洁、操作规范、精细管理、精心服务的标准化农村供水工程。目前,我市农村供水水厂全部入选省级标准化管理工程,其中4个入选国家级,数量为全省最多。德州农村供水保障工作作为4件群众身边的具体实事之一,入选省纪委向省委年度工作汇报片。
“多年来,我市坚持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路子,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推行‘三公开、一规范’,把供水数据、指标公开,一方面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在公开中提升标准,在公开中补齐短板,在公开中取得群众信任,不断擦亮城乡供水“底色”。另一方面更是凝聚全市400多万群众合力,广纳言路、共谋发展、共享成效,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德州市农村供水服务保障中心副主任张加旺对记者说。
另据了解,今年我市将继续推动农村供水规范提升,年底前建成武城、夏津2座万吨级规模化水厂,改造老旧供水主管网250公里、村内管网4500公里,完善从水源到水龙头全链条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全过程提升农村供水运行管理服务,实现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制定《“三公开、一规范”实施细则》,建立群众诉求响应机制,加强监督检查考核,保持自来水入户率、直管到户率、水质达标率3个100%,持续当好农村供水工作“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