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航天展望

新年伊始

万象更新

展望2025年世界航天

众多火箭正蓄势待发

载人航天迈入新阶段

深空探测有望再攀高峰

新的征途已然在召唤



01
运载火箭跃跃欲试


2025年商业化大潮将持续在运载火箭领域掀起波澜预计更多商业航天新势力会争相进入大众视野,共同推动运载火箭向着可回收复用、降本增效的目标前进。


美国SpaceX公司宣布,2025年星舰将飞行25次,有望在6个月内回收第二级。其他目标包括:实现星舰首次入轨、部署载荷,验证两枚星舰第二级在轨对接并大规模转移推进剂,建设完成第二座星舰发射台并投入高密度发射等。


图片

△星舰点火发射


美国一些应用了新技术、新理念的商业运载火箭也将在2025年挑战首飞。例如,火箭实验室公司正在加紧研发中子号可回收复用火箭,其近地轨道运力8吨,有望成为迄今最大的复合材料火箭。


此外,美国诺·格公司的心宿二330火箭、阿斯特拉空间公司设计运力600公斤的4.0版火箭、Aevum公司的巨型无人机空射两级火箭等均有望在2025年首飞。


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首型国产火箭计划在2025年首飞,这就是吉尔摩太空技术公司的厄里斯三级小型火箭。一旦成功,它将成为全球首款应用固液混合发动机的入轨火箭。


图片

△澳大利亚首枚本土火箭


我国商业运载火箭研发、试验、应用过程也在快速推进。“国家队”方面,2025年初,长征八号甲中型液体火箭将在海南首次腾空而起,其将凭借低成本、高可靠性、快速发射等优势,跻身我国中低轨运载火箭主力行列。此外,航天科技集团针对商业航天市场需求,研制了直径4米级可回收复用火箭,有望于2025年首飞。


民营商业火箭方面,天兵科技的天龙三号、中科宇航的力箭二号、星河动力的智神星一号、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等多型火箭瞄准在2025年首飞,后续将挑战第一级回收复用。其中,朱雀三号火箭有可能成为我国首款采用不锈钢箭体材料的轨道级火箭。


图片

长征八号甲火箭开展合练


02
建设新阶段


2025年全球载人航天事业将稳步发展国际空间站中国空间站会维持常态化运营,俄罗斯航天员计划将单次任务时间延长至7~9个月,多样化太空实验将为人类更长时间驻留太空、改善太空生活质量贡献力量。


印度即将开展加甘扬飞船首次无人试飞,为实现印度航天员飞天、建设印度空间站作准备。同时载人航天将在这一年里增添更浓厚的私营商业色彩


在近地轨道方面,美国瓦斯特航天公司的避风港1号单舱空间站准备发射,竞争“首个商业空间站”的荣誉,设计为太空游客提供长达30天的难忘之旅;NASA和内华达山脉公司合作开发的追梦者航天飞机有望于2025年5月首次前往国际空间站;公理太空公司与SpaceX公司合作推进为期两周的公理-4商业载人航天任务,使用载人龙飞船将4人送往国际空间站,包括首位印度访客。


图片

△世界首个私人空间站避风港1号构想图


我国新型飞船有望“大展身手”。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的轻舟货运飞船初样船计划于2025年9月飞天,具备27立方米空间和超过1.8吨上行货物能力。


在地月空间方面,尽管一系列问题导致美国阿尔忒弥斯-2载人绕月任务从原计划的2025年9月被推迟到2026年4月发射,但2025年阿尔忒弥斯计划或许会迎来另一项多国参与的大工程——名为门户的月球轨道空间站初期部署


图片

舟货运飞船即将对接中国空间站效果图


03
深空探测满怀期待


2025年国际各方计划开展一系列深空探测任务,亮点颇多。除了探索大潮持续涌动的新一轮月球任务外,火星、小行星、太阳等均会迎来人类的“新使者”。


预计1月中旬,日本ispace公司的第二个月球着陆器坚毅号、美国萤火虫航天公司的首个月面着陆器蓝色幽灵号将搭乘同一枚猎鹰9火箭前往月球;2月,NASA的月球开拓者轨道器和直觉机器公司的新星-C型雅典娜号着陆器有望结伴飞往月球。


另外,美国航天机器人公司吸取了2024年初部署游隼号月球着陆器失败的教训,2025年将尝试部署更大更重的狮鹫号月球着陆器,前往月球南极诺毕尔环形山。


图片

更多商业月球着陆器正在筹备落月任务


2025年,我国深空探测任务将迎来“重头戏”——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将前往4000万公里外的2016HO3近地小行星,开展伴飞探测、采样,并将样本送回地球。未来,该探测器还将执行更遥远的彗星探测任务。


放眼更遥远的宇宙,2025年人类有望拥有更精细的“天眼”。NASA准备发射“宇宙历史、再电离时代和冰探测器分光光度计”,这台空间望远镜将首次以102种颜色绘制全天红外图,帮助人类解答从宇宙诞生到行星的水和生命起源等诸多深奥问题。


图片

△天问二号探测近地小行星渲染图


来源/中国航天报、航空知识等

编辑/谢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