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言丨山东“三大集”的多重深意

图片

1月7日,腊八,过年的序曲。

这一天,山东全面升级“黄河大集”活动,更加突出地域特色和城市特点,同时搞了三场“人气”活动。

以“聚山东好品 赶文化大集 过康乐春节”为主题的“黄河大集” “运河大集” “海洋大集”分别在济宁泗水、聊城临清、青岛城阳正式启动,而在16个地市的齐鲁大地,各地的年货大集也纷纷拉开帷幕,山东吹响了过年“赶集”的号子。

黄河、运河、海洋,当这些体现山东文化廊道的标志遇上“大集”,便链接起这片土地上的人、物、情,这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是文化赋能经济、造福民生的生动实践,而三大集的细分,是齐鲁大地不同地域 文化的明晰化,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文化山东的多彩年味。

过了腊八就是年,又到年终岁尾,山东各地的大集又双叒叕刷屏了。那么,首次集体亮相的山东“三大集”,都有哪些看点和深意?

图片

这是有“烟火气”的大集。人声鼎沸、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走在大集上,听着熟悉的叫卖声,浓厚的乡音不时在耳边响起,有了家的味道,更有了年的欣喜。

在聊城的运河大集上,你可以品尝到南北交汇融通的什香面、捶鸡面、八大碗等美食;在青岛城阳的海洋大集上,汇聚青岛蛤蜊、海菜凉粉等丰富的海洋物产,糖球、流亭猪蹄、鲅鱼饺子等特色美食;在济宁泗水“黄河大集”的“济宁礼飨”农副产品展销区,玉堂酱菜、微山湖咸鸭蛋等特产琳琅满目……各地的山东好品大荟萃,应有尽有、价廉物美,一派热闹喜庆、人潮熙攘的市井盛况,伴随着年味儿的升腾氤氲在齐鲁大地之上。

这是“非遗民俗”的大集。菏泽刻瓷、巨野工笔牡丹;济宁曲阜尼山砚、楷木雕刻;泰安肥城桃木雕刻、聂氏铜器铸造技艺;聊城东昌葫芦雕刻、临清贡砖、茌平剪纸;济南莱芜锡雕、鲁绣、泥塑兔子王、章丘铁锅;德州齐河黑陶、金丝彩贴;滨州民间剪纸、博兴草编、绒绣团扇;淄博陶瓷、琉璃烧纸技艺、周村丝绸织染……各种非遗技艺、民俗手造凸显着匠心传承和文化底蕴,令人啧啧惊叹。

在这个黄河入海的省份,以大集为载体,让非遗手造与人间烟火相得益彰,让人们在与时俱进的年俗风尚里,感受着绵延千年的心灵共振。

图片

这是“文化味”的大集。大集,是文化的集大成者,是精神图腾,不仅缭绕着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更隐藏着传承千年的历史文脉。

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分别以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海洋文化为底蕴,通过展示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及民俗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走进黄河大集,仿佛置身于黄河岸边,感受着黄河的奔腾与壮阔,欣赏着沿岸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漫步在运河大集,仿佛穿梭于历史长河,领略着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品尝着运河沿岸的特色美食;踏足海洋大集,仿佛拥抱了大海,感受着海洋的浩瀚与神秘,体验着渔民的丰收喜悦。

朴实乡音的背后是“好客山东”的真诚体现。物美价廉、热情服务是大集的“标签”,先尝后买、过称高高的、价钱抹零……山东人的厚道品格和重情好客在大集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山东大集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将自然风物、人文历史、民俗文化、好客好品等多元呈现方式融为一体,成为山东文化廊道的重要体验窗口。大集上的山东好品、非遗传承、民俗手造,背后正是“好客山东”的文化积淀与深厚底蕴。

这是“创新实践”的大集。本次开启的三个大集,将活动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推动优质惠民演出下基层的“文化大集”,开展非遗手造展示展销的“非遗大集”,助力名厨名菜香飘大集的“鲁味大集”,举办中医药专家大集义诊的“养生大集”,解锁青年时尚别Young玩法的“‘潮’‘趣’大集”,打造主播带货文化秀场的“‘云’上大集”。济宁当地在网上发起“万人AI共绘黄河游春图”征集令,这幅图画通过AI技术融入,宛若一幅展现黄河沿岸风貌和民俗文化的壮丽画卷。

图片

这是“文化与经济交响”的大集。山东大集不仅是文化交流的平台,更是提振消费的重要途径。山东大集通过线上直播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这种“实体市集+网络直播+文化展示”的模式,丰富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来山东赶大集”成为了一种文化潮流。

从古老的交易场所到如今的文化盛宴,山东大集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它是山东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不断丰富着山东人民的生活,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是人间大集,也是文化传承。

作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厚地方特色的古老商业形态,山东大集在保持热闹民俗传统的同时,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载体,与此同时衍生出新的“大集”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赶集。

来山东,赶大集,走起!

文/靖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