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美大学学生熊奕鹏成功捐献16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厦门市第150例、福建省第485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熊奕鹏在大二加入中华骨髓库,大四完成捐献,表示考研和捐献对他来说同样重要。
3.捐献过程中,熊奕鹏积极与父母沟通解释,最终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4.目前,厦门市已有近4万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成功实施150例捐献。
5.为此,市红十字会进一步完善政策,关心关爱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并呼吁将捐献救人行为纳入见义勇为行为。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熊奕鹏(右)是我市第150例捐赠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厦门市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50例!昨日上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集美大学学生熊奕鹏成功捐出16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份珍贵的“生命种子”,将用于救治一名恶性血液病患者,给患者的生命带来转机与新生。熊奕鹏是厦门市第150例、福建省第485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我大二加入中华骨髓库,大四就完成捐献,实在没想到会这么快,能帮助到人我太高兴了。”熊奕鹏是集美大学2021 级海洋装备与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他说,在大二那次献血活动中,他第一次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得知加入中华骨髓库,就有机会挽救别人的生命,马上留下了自己的血样和信息。
去年10月,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他取得联系,告诉他有一位血液病患者与他初配吻合,需要他的帮助。那段时间,正是熊奕鹏最忙碌的时候。他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只剩两个月的复习时间。尽管如此,熊奕鹏还是马上答应为患者捐献。他表示:“考研和捐献,这两件事情对我来说同样重要。”他抽出时间,积极配合市红十字会完成高分辨检测、体检等准备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熊奕鹏还要努力争取家人的同意。听说熊奕鹏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他的父母第一反应是要“抽骨髓”,心里充满担忧。熊奕鹏积极与父母沟通解释,父母了解到现在的医学已发展进步,采集造血干细胞是从捐献者手臂的静脉处采集全血,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的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整个过程安全又便捷,逐渐放下心来。
昨日的捐献,熊奕鹏并没有让父母来陪,在他心里,这是一件挺平常的事。平日里,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他就经常参加校内外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曾被评为集美大学优秀志愿者。
市红十字会、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领导来采集室看望慰问熊奕鹏,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他们都为熊奕鹏的勇气与爱心点赞。
●小知识
如何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年龄在18周岁~45周岁、身体健康的公民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在献血的同时填写《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多留取一管血样,即可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有意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队伍的市民,可拨打厦门市红十字会咨询电话:2028505、5033818。
怎样捐献造血干细胞?
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不是“抽骨髓”,而是采用皮下注射动员剂的方法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
捐献造血干细胞影响身体健康吗?
采集造血干细胞如同采集成分血一样简单、安全。在整个采集过程中所用的器材都经过严格消毒,耗材一次性使用,确保捐献者安全。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新陈代谢,进行着生成、衰老、凋亡的循环,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周~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即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链接>>
厦门造血干细胞捐献数全省第一
全市已有近4万人加入中华骨髓库
我市于2003年正式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工作。从2004年9月10日实现首例捐献,突破50例用时近12年,突破第二个50例用时5年多,突破第三个50例用时不到4年。一场场“生命接力”跑出“加速度”,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其家庭重燃希望之光。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扎实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高质量发展。
市红十字会围绕宣传动员、捐献服务、人文关怀、人道救助等方面,与相关部门联动,组建8支志愿服务队,进行分类培训指导,为捐献采集提供全流程服务。推进造血干细胞捐献市、区联动机制的形成,实现全市各区造血干细胞入库采样点全覆盖,市民群众可就近登记入库。积极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展示捐献的精彩案例和真实的感人瞬间,激发群众关注和参与。
目前,全市已有近4万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成功实施150例捐献,其中7人两次捐献,3例代表中国首次向德国、泰国和菲律宾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总数占全省近三分之一,捐献数位列全省第一。
150例不是简单的数字,意味着挽救了150条鲜活的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托起了150个家庭的幸福和希望。150例是一份大爱,蕴涵了厦门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情怀与温度,也是这座文明城市最生动的注脚。
对于这些“平凡英雄”,我市不断完善政策,关心关爱:在全省率先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优待条款写进《厦门经济特区无偿献血条例》;出台《厦门市无偿献血者、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遗体和人体器官(组织)捐献者直系亲属等优待政策汇编》,对无偿献血者、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医疗用血、住房、交通、评优、慰问、养老等方面提供优待;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以上表彰的志愿者纳入红十字大病救助对象,加大人道关怀力度。
同时,市红十字会也正在积极呼吁倡导将造血干细胞捐献救人行为纳入见义勇为行为,营造全社会尊重礼遇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浓厚氛围。
▶同步
今天上午 中山医院医生将成为第151例捐献者
今日上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务部营养科主治医师,将在第一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我市第151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林立群2009年加入中华骨髓库,这是她第三次接到初配吻合的通知。每一次,她都同意为患者捐献并积极准备,可惜前两次捐献因为一些原因都终止了。时隔15年再次接到通知,林立群不改初心,依然是第一时间就在电话里回复同意。
林立群说,自己是一名营养科医生,平时负责的科室就包含血液科。每当看到那些瘦弱的小患者,自己都很想多帮帮他们。这次能捐献造血干细胞,多一个机会帮助患者,她义不容辞。同时,她也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促进此次捐献顺利完成,希望为今后的捐献者提供些参考。
(文/厦门日报记者 卫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