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虹膜写真热:别让“记录”变“泄露”

眼下,一种别具一格的新兴写真方式——“虹膜写真”,在网络上掀起了热潮。每个人的虹膜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人生物特征信息,这种为虹膜拍摄艺术照的行为,究竟是否安全可靠?

虹膜,作为人体的重要生物特征之一,其独特的纹理细节在生物识别技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拍摄“虹膜写真”原本旨在捕捉个性风采,记录艺术瞬间,但若这些蕴含敏感生物信息的影像不慎泄露,个人将面临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据央视记者深入调查发现,部分虹膜写真工作室在运营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安全漏洞,如忽视签订保密协议、随意展示客户底片、员工私自保存顾客虹膜照片等行为,商家对信息安全的漠视无疑为消费者个人隐私筑起了一道脆弱的防线。

专业人士进一步指出,商家宣称的“平面照片无害论”站不住脚。先进的黑客技术能够利用平面虹膜图像重构眼球模型,进而破解生物识别系统,使消费者面临财产损失等风险。此外,虹膜写真拍摄过程中使用的强光还可能对眼睛造成潜在伤害,尤其对于视网膜敏感或已有眼底病变的人群而言,这种风险更为显著。

面对虹膜写真的流行趋势,消费者应提升隐私保护意识,审慎选择拍摄机构,优先考虑信誉良好、安全措施到位的商家,并坚持签订详尽的隐私保护协议,要求商家拍摄后立即删除原始照片,同时避免在社交媒体等公共平台上分享虹膜写真,以减少泄露风险。商家及从业者则需坚守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底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对消费者的安全教育,确保个人信息安全无虞。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虹膜写真市场的监管力度,制定明确的拍摄规范、安全标准及隐私保护机制,对非法信息交易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为市场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虹膜写真热,不应成为信息泄露的“温床”。我们应共同行动起来,加强信息安全意识,莫让“记录”变成“泄露”,守护好自己“眼里的星辰”。(郑州大学 杨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