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到北京,第一次在天安门看升旗,还第一次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我太开心了。”1月7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宁民族中学学生叶西才忠说起自己的三个“第一次”,激动不已。这次来到北京,叶西才忠是和自己的13个小伙伴一起来的,他们都属于果洛州青少年管乐团的成员。作为管乐团的乐团总监,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汤声声同样无比激动,这一天他们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在“守护三江源”大型生态情景音画“从黄河到长江”民族音乐会上唱响了属于高原的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来到高原,爱上果洛
5年前如果有人告诉汤声声,她会带领一群藏族学生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她绝对不会相信,彼时的她只是上海音乐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
2020年7月,应青海省邀请,作为青海省首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柔性专家,汤声声签约果洛藏族自治州,开展为期三年的“帮扶之旅”。
果洛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环境最艰苦的州,平均海拔4200米,大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0%,年均气温零下4度。但果洛也是美丽的,它地处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国家级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有“雪域净土·秘境果洛”的美称。
来到果洛,下了飞机,汤声声被高原的辽阔所震撼,尽管有严重的高原反应,但她想的是,自己能为高原、能为果洛做些什么?
当得知对口帮扶地区的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没有音乐教师等困难后,汤声声决定用自己的专业为艺考生提供义务辅导,包括如何更好地掌握专业技巧、增强舞台表现力、锻炼和提升心理素质及课后自我训练等。
在辅导中,汤声声观察到,甘德县下藏科乡牧区考生麻切仁措很有潜质。得知麻切仁措家境贫寒,汤声声主动向上海音乐学院撰写了情况说明。
2023年7月,在沪青团队和汤声声的辅导下,麻切仁措顺利通过上海音乐学院三轮专业校考,并以超过文化课录取分数线100分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这是果洛州历史上首位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的青海籍果洛藏族学子。
不仅如此,汤声声还将三年的个人高原补贴全数捐赠,部分作为麻切仁措的生活和学费资助,剩余部分赠予“果洛州青少年管乐团”,用于设立优秀艺术生专项奖学金。
“让果洛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
帮扶一个学生不是目的,在沪青团队和汤声声的共同推动下,2023年12月26日,全国首支藏族青少年管乐团“果洛州青少年管乐团”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成立。
目前,这个管乐团共有来自果洛州六县的藏族学员96名,且80%左右的学生来自牧区家庭,其中最小的年仅12岁。
2023年12月底,果洛州青少年管乐团成立仪式暨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管乐团合作专场音乐会在青海大剧院举行。当晚,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交响管乐团现场演奏了《红旗颂》《春江花月夜》等17首中外优秀曲目。
看着台上的精彩表演,团员们互相勉励:“下次上台的一定是我们!”
孩子们的愿望成真了。在 2024年“五一”期间的“日照东方”管乐嘉年华暨“中华杯”中国第十七届优秀管乐团队展演活动上,果洛州青少年管乐团的19名孩子奏响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赛马称王》,荣获“中华杯”第十七届优秀管乐团队“展演团队奖”。
这一切都离不开汤声声的努力,从2020年初到果洛时离不开氧气瓶到现在的应对自如,她一直在辅导、帮扶这些天赋高却基础薄弱的孩子。
“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果洛,在未来有机会为自己的故乡和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发光发热。”汤声声说。
音乐思政课“声”入人心
是歌,就要唱得更嘹亮。
初到果洛,汤声声就发现这里蕴藏着丰厚的音乐资源,为了让民族非遗乐器牛角琴、鹰骨笛等走出高原,她于2021年初发起并成立了果洛州第一支钢琴与非遗民族器乐组合——“阿尼玛卿组合”。
2022年7月起,汤声声长期驻扎果洛,带领沪青团队、阿尼玛卿组合,将果洛本土的6种民间非遗乐器与西洋乐器、果洛原生态人声、三江源绿色生态镜像与高科技舞美跨界融合,推陈出新制作出《从黄河到长江》原创品牌系列之《从黄河到长江》音乐思政课巡演。
2023年6月,《从黄河到长江》音乐思政课以小分队的形式在果洛州各县开展了14场展演活动;2024年9月到10月,《从黄河到长江》团队翻越果洛州4900米雪山和崎岖山路,顶风雪、抗缺氧、守初心,覆盖果洛州全域六县,以展演和讲座相结合的形式,总计开展了18场次演出,引起当地热烈反响。
“这是一场体验式、沉浸式的精神洗礼,让红色历史、红色记忆流淌在音乐中。”青海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皓然说。
2024年2月起,作为中组部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汤声声挂任果洛州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她觉得自己有了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在汤声声的努力下,今年1月7日,巡演终于来到国家大剧院。让她开心的是,从果洛走出的上海音乐学院学生麻切仁措和自己一起站在这个舞台领唱。
“我们要充分利用援青机制,开展‘以美育人’特色化办学,开辟美育新赛道,让更多的麻切仁措被世界看到、听到。”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裴小倩说。
2024年2月,又一批上海“组团式”帮扶援青教师团队来到果洛,更多的新鲜血液正在助力果洛教育高质量发展。面对“果洛好人”“青海好人”“中国好人”的美誉,汤声声早已把果洛当作自己第二故乡,现在的她每周都要抽时间与雪山大地亲密接触。“我喜欢果洛。愿意在最美三江源照亮更多的人。”
《中国教师报》2025年01月08日第2版
作者:本报记者 康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