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对于广东本地粤语乐坛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大事件!

图片

2024年是粤语流行曲登上主流舞台、广为人知的50周年,由湖南卫视与TVB出品的《声生不息·大湾区季》还在如火如荼地播出中,来自岭南文化大本营广州的“岭南新民谣·粤语季”却已经完成了一件对于整个大湾区粤语流行曲更为重要的大事——他们集结了包括王菀之、田鸿杰、汪晨蕊、刘莉旻、与非门、王璁、曾小敏等20多个音乐单位,创作并发布了两张全原创的粤语歌专辑。 

对于广东本地粤语乐坛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大事件。“岭南新民谣·粤语季”两张原创合辑里这21首热辣滚烫的粤语新歌,不仅是2024年广府粤语流行曲的即时最新成绩单,还是整个大湾区粤语音乐创作精英们一次里程碑式的合作共创成果展示。这一次合作共创的里程碑,在于它既是一次跨地域、跨世代、跨界别的历史性合作,也是活在当下、回归本土、致敬原创的创造性共赢。 

跨地域,是因为参与者不仅囊括穗、深、港、澳等大湾区多地翘楚,有来自粤北和粤西等地的创作者,甚至还有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这样远渡重洋而来的惊喜;跨世代,是这次的合辑里既有填词人刘卓辉、作曲人张家诚和泽日生这样的经典粤语歌缔造者,亦有何熙杰、陈麒旭、陈芯怡、邓千荧这样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跨界别,是因为音乐人和作品类型丰富多彩,除了众多流行及民谣作品,更有电子天团与非门、摇滚乐队沙漏、爵士乐博士王璁、粤剧名伶曾小敏等不同类型音乐人的跨界作品,从大众跨到前卫,从传统跨到现代。 

本土出品的粤语歌,也可以很“潮”很多元,也可以与时代有着“最温柔共振”。这个世纪内地“新民谣”运动里最脍炙人口的作品里都蕴含着一份现实生活里的真诚,粤语流行歌里一直以来最入心的地方,也是它从日常细屑里沁出的时代共鸣。 

作为内地民谣时代缔造者之一的词人刘卓辉先生当年在他的粤语歌作品里为每个平凡人拼命进取的每日曾写下“共度患难日子总有乐趣”,如今的他在这次“岭南新民谣·粤语季”定向征集作品里《跟我走跟你走》里依旧继续讴歌着大时代下的南来北往与人间烟火,就像合辑里的其他创作者们这次书写得最多的题材也是“回家”与关于“家”的日常。 
“家”是回归本心,也是回归本土,更是回归本源。当代中文民谣与粤语歌的本源相通之处,正在于那份“家国乡土”的情怀——50年前台湾校园民歌运动的发源,从杨弦在《中国现代民歌集》的《乡愁四韵》开始;而粤语流行歌走进千家万户,也是从50多年前许冠文、许冠杰兄弟在《双星报喜》里那一首乡愁之作《铁塔凌云》开始。这一份思乡情怀,在这次的粤语季作品里,可以像是曾小敏《归去来兮》与苏宇舟的《归家》那样的归家情切,也可以是欲望猎人《旧日火车站》与Simyee陈芯怡《小故地》的故地情深,甚至还可以是记忆里的一煲“老火靓汤”,是“妈·子”每天唠叨的日常。 

推动源自生活的本土原创,正是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指导,南方都市报社、N视频、南都娱乐策划主办的“岭南新民谣”计划一直以来的本心。《老火靓汤》与《妈·子》这两首社会征集十强作品的创作人,就是从去年的第一季里被挖掘出来的。

今年的粤语季,同样涌现了很多这样源自日常生活,记录当下的出色原创。譬如深圳音乐人哈吉他,以《一旧叉烧的独白》勾勒出粤语歌创作者在大湾区的真实处境,轻松幽默口吻背后的弦外之音却是发人深思——粤语歌重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的同时,粤语原创新作在自己的家乡却并未因此受到同样的关注追随。 

从1974到2024年,已经陪伴世人走过五十载春秋的粤语流行歌固然有着很多经典作品,但它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关于往昔经典的“老派约会”,还应该是一出凝住今日、留住温度的“致明日的舞”。粤语歌在广府文化的大本营要想持续萌发出自己的生命力,首先就是要令自己更为“流行”——更贴近本地流行文化,也更贴近此地年轻人的生活日常。 

就像陈麒旭的《西关·心潮涌流》与刘莉旻的《永庆坊前》,都是把象征着广府传统文化的西关地标和经典粤韵重新诠释出属于这个时代自己的新意。前者把童谣《氹氹转》与说唱结合在一起,后者则巧妙地把《帝女花之香夭》的经典粤曲唱段融入到一首当代爱情故事里。就像每一个港乐爱好者都能从《弥敦道》《喜帖街》这些寻常街道名里听懂那个香港,每一个大湾区人也能从《公园前》《地铁一号线》到《天河先生》《嘉禾望岗》的本土粤语歌点滴日常里听到这座每日变更的迷城,听到自己前行的人生之路。 

在这次的“岭南新民谣·粤语季”里,同样能听到这样令人窝心的点滴。不管是沙漏SAALAU在《曾与你遇见》里以Pop Rock的叙事怀念渡轮上听爸妈讲起的白雪仙,还是王菀之在《落花游记》里以Classical Pop的口吻回顾路边小铺里的咸汤圆,曾经开创出半个世纪传奇的粤语流行文化,能够一直铭刻在时人心里的,正在于它的人间烟火与市民精神。 

图片

它既属于长街窄巷,也属于大江大河。 

它像是隐形于游乐场的“幻约”,成为田鸿杰在泽日生描画的旋律乐园里历险时,所戴上的盔甲;又像是无惧荆棘与拆改中的“信仰”,追逐着汪晨蕊的意气梦想,在南方都市觅到方向——即使降生的时世没选择,此际还是会有着像他们这样的年青一代音乐人,接过此地粤语歌的接力棒。 

图片

因为粤语歌就如孕育它的这方水土,这些城市,这些人,自有属于自己的娱乐升平,彩云追月;亦自有它的微言大义,海阔天空。就如这次“岭南新民谣·粤语季”最后一首发布的作品《月与歌》,由广州本地的大阵象粤语合唱团与法国著名的圣马可童声合唱团分别用粤语与法语双语演绎。这样一种“走出去 请进来”的对话,这样一种放眼世界、海纳百川的胸襟,才是当下广府本土的粤语歌,面对此地时代变更,重振岭南文化新姿的应有气象。 

图片

祖籍广州的黄霑先生有句歌词叫“知否世事常变,变幻原是永恒”。走过了50年历程的粤语歌,不管如何蛰伏在这变迁旅途上,也当以开放包容的心,勇敢拥抱变化,觅寻苍老乐章的余震,这才是岭南文化的精神内核,同样地,也是“岭南新民谣”一如既往的承故鼎新之意。 

浪奔浪流,此城有声。纵然走遍千里,哪怕天气不似预期,只要“永远高唱我歌”,“月与歌(粤语歌)”总能“寄存此地共振”。

图片


如果你想合作——


新媒体商业合作

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智商175有多恐怖?中国人平均105,你智商多高?敢不敢来测一测!
广告千映智智商测试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