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董秘首罚出炉,董事长“安排”多人内幕交易!业内人士:最该当董秘的是董事长他爹

AI划重点 · 全文约1804字,阅读需6分钟

1.2025年首个董秘罚单出炉,新莱应材董事长李水波与董秘郭红飞等人涉嫌利用内幕信息非法交易公司股票,遭到证监会重罚。

2.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26日,去年共有45位董秘被罚,人均被罚74.4万元。

3.业内人士表示,董秘经常处于两难处境中,最该当董秘的是董事长他爹。

4.然而,有董秘表示,在当前的规则下,董秘确实很无奈,在很多事情上也确实是无辜躺枪。

5.专家建议,持续完善法治环境和公司治理体系,才有可能解决董秘的困境。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玫 陈锋 北京报道

在资本市场中,内幕交易一直是监管的重点和难点。近日,内幕交易阴霾再袭资本市场,2025年董秘首个罚单出炉。

1月3日,新莱应材公司发布公告,董事长李水波与董秘郭红飞等人,涉嫌利用内幕信息非法交易公司股票,遭到证监会重罚。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26日,去年共有45位董秘被罚,人均被罚74.4万元。对此,有上市公司董秘表示,董秘经常处于两难处境中,“最该当董秘的是董事长他爹”。

董秘、证代均被罚

新莱应材的内幕交易案起源于一次收购计划。2017年7月,在美国旧金山的半导体展览会上,新莱应材的董事长李水波与MDC公司的CEO会面,并初步确定了收购MDC的意向。随后,在2017年8月,新莱应材与MDC签订了《保密协议》,时任董事会秘书郭红飞在签订协议时从李水波处得知了公司拟收购MDC的相关事宜。这一信息,按照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05年修订)规定,属于重大事件的内幕信息,在内幕信息公开前需要严格保密。

然而,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即从2017年8月17日至2018年2月8日,李水波却建议并提供了资金给郭红飞、朱孟勇、方丰、贾巧玲等人,让他们买入新莱应材的股票。这些人在听从李水波的建议后,使用其提供的资金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买入了新莱应材的股票。

具体来看,2018年2月2日,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朱孟勇的农业银行账户转入了两笔共计60万元的资金,这些资金最终来自李水波及其家族控制的银行账户。转入当日,朱孟勇就使用这些新转入的资金买入了新莱应材共计52100股,买入金额为599453.92元。而郭红飞也在同一天使用从李水波处获得的100万元资金买入了新莱应材的股票。

2025年1月3日,证监会江苏监管局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李水波、郭红飞、朱孟勇等5人内幕交易新莱应材的行为进行了处罚。其中,郭红飞和朱孟勇作为时任的董秘和证代,被江苏证监局罚没的金额合计达到了524万元。

具体而言,李水波因建议他人买卖新莱应材的行为被处以60万元罚款;郭红飞被没收内幕交易违法所得768355.20元,并处以2305065.60元罚款;朱孟勇被没收内幕交易违法所得541615.63元,并处以1624846.89元罚款。此外,贾巧玲和方丰也因内幕交易被分别处以相应的罚款。

不过,该事件一位知情人士1月7日对《华夏时报》记者提出自己的疑问称,内幕交易一般具有隐蔽性,不会像他们一样用自己的实名账户公开内幕交易。其次是内幕交易一般是短期套利,而此次涉案的内幕交易方持有该个股时间较长。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并不能直接否定其内幕交易的性质。关键在于交易行为是否基于未公开的内幕信息,以及该信息是否对证券价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董秘也喊“心里苦”

董秘不是秘书,而是公司高管。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是董秘权责的核心。忠实义务要求董秘在执行职务时,必须尽心尽力为公司利益服务,避免任何可能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勤勉义务则要求董秘在处理公司事务时,要勤勉尽责,确保公司运作的合规性和高效性。

董秘学苑(自媒体)曾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1月1日至12月26日,共有45位董事会秘书(董秘)因所在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受到处罚。这些董秘累计被罚金额达到3350万元,平均每位被罚约74.4万元。而据记者了解,虽然各家公司各有不同,但很多公司董秘年薪水平在50万左右。也就是说,去年涉罚董秘被罚金额的平均值,高于很多董秘的年薪。

有董秘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董事长的要求和董事长发薪水这“两座大山”下,董秘经常处于有苦难言的情况。还有董秘向本报记者表示,在当前的规则下,董秘确实很无奈,在很多事情上也确实是无辜躺枪。

“董秘必须得是‘懂王’,要懂法律,懂金融,懂财务。”某上市公司董秘对记者表示,还要处理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关系,与券商之间的关系,与股民之间的关系,与媒体之间的关系等等。

“业内流传着一句话,最适合担任董秘的是董事长他爹。”某上市公司董秘在与《华夏时报》记者的交流中表达了“董秘无辜”的感慨。他指出,董秘虽权责有限,但在公司出现内幕情况时,常被期望“应知”所有细节,否则便被视为“未履行勤勉尽责义务”。

该董秘表示,实际上,有时董事长与财务总监的某些操作,董秘并不知情;而有时,就算是知情,也因面临着“董秘的工资是董事长发的”这一现实困境而不敢过问。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创始发起人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即便面临现实困难,董秘的权责依然应当明晰。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董秘可能会因为利益诱惑、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违背自己的权责边界,从事违法行为。这不仅会损害公司的声誉和利益,也会破坏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只有持续完善法治环境,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才有可能解决董秘的困境。”有董秘对本报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