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年,魏国三路大军伐蜀,钟会主力十余万人,在剑阁被姜维主力四五万人挡住。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情况下,邓艾率一支偏师,偷渡阴平,穿越七百里无人区,翻山越岭,一路攀爬悬崖峭壁,直插蜀汉腹地,拿下了江油和绵竹,逼近成都,最终,后主刘禅害怕了,投降了邓艾,蜀汉灭亡。
可以说,是邓艾的这支奇兵,靠偷袭直接导致了蜀汉灭亡,刘备辛辛苦苦一辈子建立的基业,被刘禅拱手让给他人。
值得注意的是,邓艾偷渡阴平,一路攀爬悬崖峭壁,都是步兵,没有战马和攻城器具,怎么就轻易拿下了江由和绵竹呢?他们没有骑兵,如何进攻呢?
可以肯定的是,邓艾穿越七百里无人区的时候,翻山越岭,遇到悬崖,甚至身裹着毛毡滚下悬崖,这种情况,肯定是没有办法骑马,没有办法带攻城器具的,就连粮草也很难运送,最多是带着干粮进军。
《三国志 邓艾传》记载: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
试想,邓艾这支步兵,没有战马,无法冲击,没有攻城器具,无法撞击城门,也没有云梯,当他们来到江由城下,为什么如此容易就拿下了江由呢?
江由守将叫马邈,他见邓艾率军前来,主动投降了邓艾,也就是说,主动献城了。
这里面有个疑问,马邈看到邓艾全是步兵,没有战马,没有攻城器具,甚至都没有粮草,为何不战而降?他到底怕什么?难道他是软骨头吗?
其实,在邓艾带兵到来之前,钟会派遣将军田章带兵,已经率先来到了江油,马邈是抵抗了的,只是马邈战败了。
当时,马邈在江由城外,埋伏了三校伏兵,古代一校大概是一千人,三校就是三千人。
结果,马邈的这三校伏兵被田章军打败了,然后邓艾派田章为先锋,趁势进攻,长驱直入。
《三国志 钟会传》记载: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
也就是说,马邈这三校伏兵战败之后,他选择投降了。
马邈投降之后,邓艾军进入江油城,由此获得了战马和粮草,还有攻城器具,得到了后勤补给。
如果马邈死守城池,宁死不降,凭险据守,一定可以挡住魏军,田章和邓艾是打不进去的。毕竟,江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何况魏军没有大型攻城器具,仅靠步兵,就算是步兵扔绳索,攀爬城墙,江由守军可以砍断绳索,魏军根本就爬不上去。
如果魏军射箭,都是步兵,能带多少弓箭呢?没有战车和战马运载的情况下,每人带六十支箭,顶天了,射完就没有了。
所以,关键是马邈,主动投降,这让邓艾军和田章军得到了后勤补给,有了喘息的机会。
如果马邈死不投降,邓艾军的干粮很快吃完了,肯定会饿死。就算不饿死,也会饿得丧失战斗力,无法作战。
马邈是放魏军进入江由的罪魁祸首,他没有骨气。马邈不投降,魏军是攻不下江由的。
有个例子,诸葛亮北伐时,陈仓守将郝昭,只有一千人,就挡住诸葛亮数万大军,诸葛亮大军怎么都攻不下来,最后只好退军。这还是诸葛亮大军有攻城器具的情况下,都攻不进去。
所以,马邈投降魏军是关键。
等邓艾军进入江油,获得了战马、攻城器具和粮草等后勤补给之后,就有了战斗力,所以,邓艾军紧接着就进攻绵竹了。
等邓艾军到达绵竹时,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率军抵挡,但他不听黄崇的正确建议,没有率先占据险要,凭险据守,而是逞匹夫之勇,选择和邓艾军硬碰硬,结果,战败了,诸葛瞻也死了,绵竹丢失了。
诸葛瞻没有遗传他父亲诸葛亮的智谋,如果遗传了一点点,也不至于在绵竹战败,白白送死。
绵竹丢失,邓艾军白捡了一个大便宜,进入绵竹,又得到了一大批战马、攻城器具,后勤物资等等,又增强了战斗力。
绵竹丢失,成都门户大开,在这种情况下,后主刘禅又胆小怕事,没有骨气,竟然放弃抵抗,直接投降,等于邓艾白捡了马邈、诸葛瞻和刘禅三个大便宜。
蜀汉灭亡,都是败在这几个不争气的人身上。
虽然诸葛瞻誓死抵抗了,但是,诸葛瞻没有头脑,没有谋略,这几个人,但凡有一个人有谋略,也不至于蜀汉这么快灭亡。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