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下午,海淀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海淀区区长李俊杰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4年工作,李俊杰在报告中说,海淀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连续四年全市第一,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
海淀区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4年工作的同时,还提出了2025年的重点任务。记者获悉,今年海淀区将巩固人工智能占先优势,推动算力资源供给保障,用好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优势;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同时还将加快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教育方面,海淀区今年将新增中小学学位7900个。交通方面,将打通“断头路”6条,完成道路大中修30万平方米、区属道路标线复划50万平方米,挖潜新增停车位8000个,开放错时共享车位2500个。此外,海淀区还将建设好、使用好保障性住房,开工1.3万套、竣工6800套,公租房备案家庭总体保障率升至85%以上。
海淀今年将加快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2024年,海淀区推动人工智能占先发展,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加快建设,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落地海淀,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汇聚高质量数据近2PB,规划建设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北京海淀人工智能集群”入选“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入选该项竞赛的全国首个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辖区人工智能学者1.23万名、荣登“2024年度AI2000全球顶尖学者”榜单101人次,全市占比80%以上;现有人工智能企业1300余家,全市占比70%;备案大模型74款、全市占比70.5%,区域AI产品访问量全国占比预计超60%。
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四季青生命科技园开园,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医谷项目开工建设,集成电路设计园二期挂牌运营,中关村软件创新中心揭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启动建设具身智能研究院,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4.0阶段扩区至海淀,全国首家量子科技孵化器、全市首家量子科技产业园挂牌成立,成功搭建全球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外场试验网。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165家,累计398家,全市占比38.5%;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939家,累计2688家,全市占比27.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预计2万亿元,增长13%。
今年,海淀区将巩固人工智能占先优势,推动算力资源供给保障,用好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优势;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街区。
记者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海淀区今年将加快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促进卫星小镇产业集聚,前瞻布局算力星座,支持空天信息产业园建设。
海淀区还将打造具身智能创新高地,推动具身智能研究院、具身智能创新平台启动运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推动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4.0阶段海淀扩区范围建设,加快“双智”试点城市建设。加速量子科技产业化进程,推动量子科技孵化器和产业园加快产业集聚。支持6G技术创新,依托中关村泛联院筹建北京6G实验室。
应对学龄人口达峰,海淀今年新增中小学学位7900个
教育方面,海淀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集团化办学成果,累计形成43个教育集团,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办中小学全部集团化;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扩增中小学学位8054个;积极应对学龄人口达峰。
2024年,海淀区交流轮岗教师2360人,2022年1月以来累计交流6480人。海淀区还持续巩固“双减”成果,通报隐形变异违规培训120起。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海淀区将构建更加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学龄人口达峰,更好满足各学段学龄人口入学需求;扎实推进13个国家级改革实验项目;新增中小学学位7900个。
同时,海淀区还将不断深化体教融合,强化以跑步运动为主的中小学生日常体育锻炼,举办更多中小学生体育赛事;注重家校社协同,深入推进劳动教育;扎实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今年推动中关村新一批先行先试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科技方面,2024年,海淀区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落地、总数达52家。支持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海淀联合基金规模达1亿元,支持科研项目168个;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体“通通”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涌现。
去年,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24项改革举措全面落地见效,推出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产业领域支持政策。新增产业空间115.5万平方米。同时加强金融服务,新增上市企业9家;海淀区财金协同平台发放贷款67.63亿元,增长95%;规模50亿元的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二期基金发布。
海淀区还发布“中关村科学城—香港创新加速计划”,34家企业借展“出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50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预计超1000件、增长约13%。
对于今年科技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科技创新领域专项改革,积极推动中关村新一批先行先试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探索“产权换股权”“先使用后付费”等多元模式,健全成果转化服务链条。
推动IPV6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推动西北旺科技园一期等“一镇一园”项目全面投用。强化产业空间统筹,新增产业空间125万平方米。不断强化金融服务,优化企业上市服务;推动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扩容升级;开展“创融海淀”融资对接活动。
今年海淀将打通“断头路”6条,挖潜新增停车位8000个
去年,海淀区全面做好搬迁腾退,搬腾9824户、完成率99.7%,小片平房区改造启动实施94处、签约率达99%,启动并完成4个村庄宅基地腾退,最后一个非保留村——冷泉村腾退工作基本完成。
在疏整促专项行动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海淀区今年将破解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秩序维护、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等难点问题,做好占道经营整治,持续推进群租房整治。做好违法建设拆后土地利用提升,完成36个点位桥下空间环境提升工程,在清河站片区等区域探索打造高品质城市场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街镇全覆盖。
交通方面,清河站配套北枢纽一体化接驳工程建成开通,打通6条“断头路”,完成45.7万平方米道路大中修,挖潜新增停车位7418个,开放错时共享停车位2575个,接养道路25条、代征道路用地14处。不断优化绿色出行交通,提升自行车道97.3公里,“一站一策”推进地铁一级站点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治理。积极拓展通学公交服务,新增线路37条,总数增至44条,配置通学车共计98辆,服务学校24所。
今年,海淀区还将优化交通环境,打通“断头路”6条,完成道路大中修30万平方米、区属道路标线复划50万平方米,对52处点位实施交通组织优化。扎实推动静态交通管理,挖潜新增停车位8000个,开放错时共享车位2500个。强化绿色交通服务,完成47公里慢行系统达标治理,加快推进12处公交场站建设,强化共享单车管理。
今年海淀保障性住房将开工1.3万套、竣工6800套
民生领域,海淀区去年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开工建设2338套、竣工5372套,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公租房备案家庭总体保障率已达83.97%。推进老旧小区改造,172个小区、473.28万平方米开工,78个小区、195.63万平方米完工,开工、完工面积分别增长130.19%、30.33%。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海淀区将建设好、使用好保障性住房,开工1.3万套、竣工6800套,公租房备案家庭总体保障率升至85%以上。加快危旧楼房改建,启动中关村东区改造项目B组团居民意见征询,推动安宁庄后街13号院项目结构封顶、首都体育学院项目竣工。
医疗领域,海淀区今年将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扎实推进医联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优化家庭医生服务;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推动北部医疗中心、苏家坨中心医院尽快投用;扎实开展“健康进社区”行动,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质增效;持续提升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试点推动区属医院研究型病房建设。
此外,对于今年的就业和社保工作,海淀区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落实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等任务。持续打造“海淀食堂”服务品牌。优化托育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完善“小小孩”照护服务政策。筑牢社会保障底线,推进社会救助对象向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拓展,推动海淀区儿童福利院高质量运行。
今年推进3个公园绿地和10处小微绿地建设,计划新增林地、绿地60公顷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2024年海淀区细颗粒物年均浓度30.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3天,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16天;重污染天数为0,创历史纪录。
海淀区还出台政府投资项目施工围挡设置指引,在5个街镇试点全面撤除围墙、围栏、围挡;“开墙透绿”专项治理完成8300米,增加63.7%。
海淀区推进花园城市建设,在曙光街道全域和海淀街道万柳地区开展示范街区建设,完成40条城市画廊、28个城市花园、37个城市丽角项目建设,新建、改造林地和绿地181.3公顷,海淀公园无界咖啡等14处消费场景成为公园新亮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海淀区将推进3个公园绿地和10处小微绿地建设,计划新增林地、绿地60公顷;打造特色花园式功能区,完成上地产业基地片区示范街区建设;打造便捷舒适花园生活场景,开展苏家坨中心医院、北部医疗中心花园式医院场景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彩化工作,实施20个彩化建设项目;大力营造高品质生态消费场景,新建26处公园绿色消费场景;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翠湖生态公园试点建设。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