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的肯尼亚,葡萄通常被认为是“贵族水果”之一。在肯尼亚当地市场上,约98%的葡萄都来源于进口,新鲜度不高且价格昂贵,约合25-32元人民币1串(约1斤重)。肯尼亚气候多样,大部分地区缺少持续性低温,加之缺少优良品种和配套的栽培技术,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肯尼亚的葡萄种植面积小,多为零散种植,产量很低。
▲肯尼亚内罗毕 葡萄种植园
相关数据显示,肯尼亚葡萄年产量约50吨左右,而肯尼亚大众对葡萄的消费需求却日益增强。近年来,肯尼亚每年需大量进口鲜食葡萄和葡萄酒,其中鲜食葡萄年进口量约3000吨。2024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对中非农业合作提出了新的具体实施规划,也正是在中非农业合作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由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也就是中-非中心实施的“葡萄引种示范种植项目”在肯尼亚取得了显著成效,改变了肯尼亚葡萄“贵族水果”的身份,有望让这一水果走进更多肯尼亚的家庭。
▲肯尼亚 中-非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葡萄熟了
近日,在位于距肯尼亚内罗毕市郊的乔莫•肯雅塔农业与技术大学的中-非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由中-非中心葡萄科学团队从中国引进的“京香玉”“京艳”“京焰晶”等葡萄品种成熟采摘,吸引了一批由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组织的中非合作项目肯尼亚当地媒体考察团的到访,并现场进行了试吃品鉴活动。
▲肯尼亚人对中国葡萄赞不绝口
在品尝了不同品种的葡萄后,当地媒体记者纷纷表示:“你们的葡萄,果肉饱满多汁,酸甜可口,咀嚼时释放出丰富的果香,真是一个奇妙的体验,可以带一些给我们的家人尝尝吗?因为在肯尼亚,我们没有吃到过这么好吃的葡萄!”大家不约而同地赞赏和惊叹,令现场洋溢着轻松、幸福和满足的氛围,一致希望试吃品鉴的这些葡萄能够早日上市,让更多的肯尼亚人品尝到来自中国的葡萄。
在现场,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葡萄科学与酿酒技术北京重点实验室的技术专家周又强工程师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他对记者说,经过5年的不断摸索,终于解决了葡萄在肯尼亚“水土不服”的问题,在当地生产的葡萄一点也不比国内的差,而且酸度略高于国内,香气和风味更加浓郁。
▲中国葡萄品种与技术在肯尼亚基本成熟并实现在当地优良葡萄果品生产
实际上,结合中国科学院在葡萄学科70余年的技术积淀,以及世界生产第一大国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根据肯尼亚国内对葡萄的需求,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自2020年起就开展肯尼亚优良葡萄品种的引进、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发,攻克了葡萄在肯尼亚气候栽培条件下出现的发芽不齐、落果、裂果、病虫害等一系列难题,筛选驯化出一批适应性好、品质优的“京香玉”“京艳”等葡萄品种。经过多年的试验与示范,葡萄品种与技术在当地已基本成熟,实现了在肯尼亚优良葡萄果品的生产。
▲葡萄品种“京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