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炜(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在这个视觉信息爆棚的时代,以播客为代表的音频市场,正悄然复兴,一步步走向更多大众,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消遣的重要渠道。
01
播客的复兴密码
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步履匆忙,时间被切割成碎片,眼睛被各种屏幕牢牢抓住,在视觉信息过载的背景下,用户开始寻求更为放松的听觉体验。
声音可以解放双手和双眼,成为新媒体内容传播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媒介迎来了“耳朵时代”。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声音经济产业市场同比增10.2%,规模达5688.2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7400亿元。
相较于短视频的“奶头乐”,远离嘈杂的播客等音频内容,具有“冷媒介”特性,能够为听众提供更多的使用场景、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更持续的深度体验。
用户需求的变化
无论是在拥挤的地铁上、漫长的通勤路上,还是做家务、健身时,只需戴上耳机,就能随时随地开启一场知识与故事的旅程,让碎片化时间变得充实而有意义,真正实现了 “一心二用”。
播客的复兴不仅反映了用户对沉浸式听觉体验的渴望,也揭示了现代人需求的变化及对信息接受方式的深刻反思。
内容的多样化与专业化
音频内容丰富,可以涵盖教育、娱乐、新闻、商业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精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兴趣需求。随着越来越多专业媒体、机构和团队进入音频领域,发力音频市场,涌现出大量兼具内容深度和广度的高质量节目,满足了听众对专业知识的需求。
如《三联生活周刊》推出的《Talk 三联》,延续杂志深度、人文关怀风格,涵盖文化、艺术、科技等多元话题,主播与嘉宾对话碰撞思想火花,带听众探索生活万象;新京报也推出《鲸快讯》、《37号热线》等栏目,在2024年生产音频总计90808条,总收听量9.7亿,音频成为传统媒体内容传播的重要力量。
技术进步与平台支持
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AI 技术的飞速发展,降低了音频制作的技术门槛,使得更多人能够轻松制作和分享播客等音频节目,为产业注入强大动力。5G 网络普及使音频传输更流畅,降低卡顿、延迟,提升收听体验;专业录音设备、音频编辑软件不断更新,让创作者轻松录制、剪辑出高质量音频,即便是个人创作者,在家也能打造媲美专业电台的音频节目。
商业化曙光初现
02
播客的复兴不仅是媒介形式的回归,它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多元听觉体验的同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平台和内容创作者通过广告、付费订阅等多种方式实现盈利,形成了一个潜力巨大的“耳朵经济”市场。
据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最新发布的信息显示,2024年以来喜马拉雅平台播客收听量持续保持30%的增速,是其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
但“耳朵经济”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隐忧。
内容同质化:部分创作者为追求流量,盲目跟风,使得播客内容出现同质化现象。一些热门领域,如情感、职场、影评等,选题重复率高,节目形式也较为单一,多为嘉宾对谈或主播单人讲述,缺乏创新。
信息真实性:部分播客为博眼球、增流量,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误导听众。在知识科普类播客中,若出现错误知识,可能影响听众认知构建;时事评论类播客传播不实消息,更易引发舆论混乱。
过度沉迷:播客的陪伴属性容易让人沉浸其中,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听众可能过度沉迷,尤其在睡前长时间戴耳机听播客,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损害听力。
变现仍有难度:播客变现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主流媒体在音频市场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流量变现、会员服务和版权运营,相对比较单一,内容付费模式不够成熟,用户付费习惯需进一步培养等。
如何在发挥优势的同时,规避以上问题,保障听众身心健康与信息获取质量,是播客持续发展必须应对的挑战。
内容的进一步细分与个性化:播客平台将更加精准地定位目标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内容服务。例如,针对不同兴趣爱好和知识需求的听众,推出更加细分的播客节目。
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AI技术在播客制作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制作效率和内容质量。例如,利用语音合成技术生成高质量的音频内容。
播客的复兴,绝非偶然,它是时代需求、技术进步与内容创新交织的必然结果,它打破了视觉信息的“霸权”,让耳朵重新成为我们感知世界、获取知识、抒发情感的重要窗口。
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革新、创作者的不断涌入、商业模式的日益成熟,播客将继续在文化、社会和经济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知识的传递、心灵的慰藉,还是观点的碰撞,播客都将以其独特魅力,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我们可以在聆听中,拥抱更精彩的世界。
校对 |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