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呼和浩特1月7日电(富丽娟、刘艺琳、实习生李蓉)1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全区水利建设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李彬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水利建设的相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实习生 李蓉摄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李彬表示,水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根基、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领域,既承担着“兴利、除害”的重任,又肩负着“稳增长、稳投资”的使命。
一是全力保障水安全,以更高标准筑牢防洪兴利新屏障。自治区水利厅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系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水网工程,内蒙古“一主两翼、三纵四横、西引东调、外联内通”的水网体系加速形成。引绰济辽工程隧洞段全线贯通,文得根水利枢纽下闸蓄水、电站并网发电,累计发电量1.12亿千瓦时,引绰济辽二期、内蒙古支线工程加紧建设,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改造工程提前1年完成“十四五”建设任务,全区在建水利项目1487个,总投资989.96亿元。自治区水利厅率先取消中央水利发展资金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减轻基层负担,积极推进水权转让、拦沙换水、贷款贴息等政策,吸引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保障水利项目资金需求。加大系统治理力度,骨干河道重点河段防洪标准普遍提高,完成24座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启动水库清淤试点,小河西等4座清淤试点水库全面开工,完成36条重点河流河道治理,治理河长540公里,治理山洪沟46条、侵蚀沟2855条,基本建成以468座水库、6493公里5级以上堤防为核心的现代化防洪工程体系,在防御应对严峻水旱灾害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是聚焦保护水生态,以更大力度共绘人水和谐新画卷。自治区水利厅一以贯之强化河长制湖长制,省级河长带头巡河巡湖,引领带动各级河湖长巡河巡湖25.3万人次,推动解决涉河湖问题1071个。在重大引调水工程输水干线推行河湖长制,建立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河湖长体系。开展河湖库“清四乱”回头看暨“清槽行动”,完成21条重点河流分区管控范围划定。深入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全年向西辽河干流下泄水量2.87亿立方米,西辽河干流水头到达通辽市城区,干流过水总长度达到150.9公里,刷新近26年来行进最远距离。实施重点河湖湿地生态补水,呼伦湖水面持续保持合理区间,乌梁素海补水3.76亿立方米,湖心区断面水质稳定在Ⅳ类,岱海补水2288万立方米,水面面积达到47.3平方公里,察汗淖尔流域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东居延海实现连续20年不干涸。建立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印发实施《黄河内蒙古段十大孔兑综合治理规划(2023-2035年)》,探索开展“拦沙换水”生态治理新模式,新建拦沙坝79座。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治理面积1087平方公里。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2.64万亩,让薄地变良田。新建淤地坝25座、淤地坝除险加固40座、淤地坝提升改造9座,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252万亩,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
三是大力推进水节约,以更实举措开创节水控水新局面。在全国率先印发《高耗水工业行业及生产工艺(产品)目录(试行)》《禁止和限制发展的高耗水生产工艺(产品)目录(试行)》,严格高耗水项目取水许可审批。预计全区2024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96.3亿立方米之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9%和1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7,非常规水源利用量6.6亿立方米以上。全力解决“大水漫灌”问题,印发《2024年全区解决“大水漫灌”工作要点》,实施河套等13个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衬砌渠道571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44万亩,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协同推进灌区骨干与田间节水工程建设,新增农业节水能力3.8亿立方米。健全农业用水计量监测体系,大中型灌区全部实现渠首在线计量,用水管理分界断面具备计量能力,地下水井灌区深化“以电折水”成果应用,逐步推进农业灌溉用水精细化管理。新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375万亩,实施改革面积累计达到4969万亩,提前1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改革任务。全区农业水价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农业用水基本实现按方收费,落实农业节水奖补资金2.1亿元,有效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四是着力改善水民生,以更高站位书写兴水富民新篇章。全面推进农村牧区供水高质量发展,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坚持“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力推进集中供水规模化、因地制宜推进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开展保障夏季供水安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和冬季冰冻雨雪灾害饮水隐患集中排查整改,建立供水薄弱地区重点关注村名录,研判出可能发生供水困难重点村共178个,开展4轮全覆盖核查和3轮重点抽查,确保供水稳定。42个旗县实施农村牧区供水县域统管,覆盖人口约505万人。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新建改造集中供水工程270处,分散式供水工程900处,受益农牧民51万人。完成农村牧区集中供水工程维修养护2657余处,服务人口158万人。全区农村牧区自来水普及率和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分别提升至84.8%和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