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距离普通人究竟有多远?国家安全部近日发文,境外间谍伪装身份暗中窥视找寻目标,花样层出不穷、手法愈发隐蔽,提醒大家提高警惕,以火眼金睛看穿他们的“易容术”。刺探、蹲守、利诱、拉拢,这些电影中出现的间谍情节,或许就隐藏在你我身边。从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看,有人佯装“冒牌收藏家”,以“收藏靓号”为名义,规避实名注册程序,购买各类账号、手机号用作间谍联络;有人扮演“兼职招募者”,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兼职信息,招募人员至涉密区域观搜拍摄;还有人充当“假面知心人”,搜寻拉拢涉密岗位工作人员,假意开启一段恋情,以糖衣炮弹引人沦陷……面对不断翻新的渗透手法、愈发狡猾的“七十二变”,普通人提高警惕着实必要。即便身处和平年代,隐蔽战线的斗争依旧十分激烈。就拿美国来说,其情报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的渗透活动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去年年初,美国中情局局长更是直言,已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对华情报收集、分析和行动。为了最大程度实施策反、发展下线,很多境外势力几乎不择手段。他们从日常生活里的点滴小事着手,一次简单的交朋会友、一个难得的工作机会、一场“高端”的论坛会议,都有可能成为间谍钓鱼下套的陷阱。高额薪酬、提供帮助都是谎言,甜言蜜语、嘘寒问暖皆为话术,而这些套路又着实上头,加之间谍的高超演技,以至于相当一部分间谍被披露身份后,很多身边人依旧不愿相信。间谍无孔不入,尤须时刻绷紧“防间保密”这根弦。尤其眼下,网络正成为间谍活动新的主战场之一。很多人都能发现,每当遇及一些重大事件、舆论热点,直播间、评论区中总有些人拼命挑争端、带节奏,妄图引导舆论,把网络空间搅得乌烟瘴气。此前有关方面还发布提醒,一些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专门捕捉社交媒体“随手拍”照片,进而窃取国家秘密。中国网民数量已逾10亿,这无疑给相关治理带来更大挑战。从国家顶层设计上看,《反间谍法》颁布十多年来,有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而“反间谍”绝不只是国家机关的单打独斗,对于普通人而言,辨别能力、保密意识必不可少,网上网下多留个心眼,才能筑起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国家安全,不是抽象的概念;谍影重重,离我们并不遥远。反间谍、反渗透斗争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人人参与、人人尽责,“坏人”终将无所遁形。--------- The End ---------撰文: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