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何大为用“心”驻村 用“行”助村

“既然来了,我就要把自己当成这个村子里的一员,驻村就要‘住进群众的心窝里’。”重庆万州区公安局警务保障处的民警何大为说道。十年前,他有了另外一个身份——万州区公安局驻太龙镇万丰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十年来,他走村入户听真话、察实情,下功夫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扎根基层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带动村民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增收致富

2015年7月,何大为被派驻到太龙镇万丰村。这对他而言,不仅是角色的转换,更是对自身使命感的延续。驻村后,何大为没有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而是主动深入田间地头,耐心倾听大家的心声,了解村民的所需所盼。

图片

何大为倾听群众困难(万州区公安局供图)

“刚到村里,我们工作队就一致决定,要为万丰村做点实事,尽心尽力推动村里的产业振兴、持续提高群众收入。”何大为说,要融入村子,就得住在村里、干在村里。

“乡村要振兴,发展产业是根本。以前,村民们每年的收入大多是靠红桔。后来,我又带领村民们养土鸡、种蔬菜,增加他们的收入渠道。”在深入了解村里的发展现状后,何大为又积极带领村民们搞起了养殖和种植产业,他还帮忙找好销售渠道。虽规模不大,但每年都能为每户村民增收一至两万元。

近年来,万丰村源源不断的乡间鲜货通过消费帮扶的形式,走出“深闺”,走上消费者的餐桌。何大为通过预定销售、宣传推介等多渠道、多形式对该村开展消费帮扶,充当起了养殖户、种植户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以实际行动在帮扶路上续写警民情深

“何警官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实事,他来我们村子后,我们村里还通了路灯,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摸黑了。”村民们说道。该村的完美蝶变,得益于万州区公安局驻村工作队的用心用力用情帮扶。

图片

帮助群众收红橘(万州区公安局供图)

2020年7月,一场暴雨突袭万州,万丰村出现了滑坡险情,何大为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立马前往现场疏散群众。在疏散过程中,何大为不小心摔了一跤,当时他咬着牙从地上爬了起来,继续将村民转移至安全地带。到了晚上,何大为的腰已经疼得伸不直了,急需到医院进行检查,可出村的路却因滑坡被堵住了。村民向本权和邹永文得知此事后,立马带着锄头和铁锨将堵住的路疏通了,何大为才得以被及时送往医院,后经检查,何大为的脊柱摔撕裂了。

让平安康乐成为乡村振兴亮丽底色

尽管身份发生了转变,何大为没有忘记身为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他将多年的工作经验运用到驻村工作中,协调解决村里的矛盾纠纷,并积极开展反诈宣传。他不仅注重法治宣传教育,还带领村民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平安康乐成为乡村振兴亮丽底色。

图片

帮助群众拓展农产品销路(万州区公安局供图)

“必须要牢记驻村队员也是公安民警的双重身份,不忘公安职责使命,将驻村工作当成是延伸公安治理触角的机会,开展具有公安特点的驻村工作,及时发好公安声音,全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社会治安治理、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何大为表示,万丰村有五六百户村民,在他驻村的这十年里,村里的治安情况都很好。在每天的走访中,他会做好各类安全宣传。在这十年时间里,何大为在上班途中还帮助辖区派出所成功破获了一起盗猎案和一起非捕案。

“我也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要以实际行动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信念深深镌刻在护航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中。”何大为说道。

如今,万丰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正向着“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丽新乡村迈进。这十年来,何大为也将全部心思和精力投入到驻村工作中,注重与村民的沟通和交流并尊重每一位村民的意见和诉求,耐心倾听大家的心声,积极为其排忧解难,他不仅是驻在了村里,更是把心“住”进了群众的心窝里。(张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