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一系列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重镇、人文精神的高地,应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综合改革的重大课题。
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必答题。近年来,哈尔滨工程大学与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进行“科教融合 产教融合 课赛融合”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张兰勇老师担任项目负责人。
项目建设采取校企共建的“以科创建设升级为引导,以复合能力锻炼为依据,以协同发展为理念,以校企合作为手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新工科专业特色化发展”的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共同推进机器人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以“技术先进、设备精良、管理规范,集教学、竞赛、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为定位,不仅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个系统的实训场地,而且可以辐射带动周边的高等院校、企业技能培训提供一个共享资源。
项目以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为支撑,取得以下主要成果、创新点和成效:
科教融合构建了“产学融合、科研反哺”教学模式,融会贯通打造学生“理论-实践-创新创业”全链育人平台。基于哈尔滨工程大学高水平的国际领先学术成果,自主研发高水平实验实践教学仪器,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自制实验教学仪器大赛一等奖2项。
产教融合建立“点-面-网”立体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以国家一流专业自动化专业及机器人工程专业为依托,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建立核心创新课程为点、基础创新课程为面、实践课程为网的课程体系,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推动校企深度融合。探索校企一体化授课模式,全面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其中《创新认知与实践》、《自动控制理论》获批国家一流课程门,《机器人系统综合设计实践》、《物联网科创导论》获省一流课程,《基于“师生共创”的船海特色专业科教融合培养体系建设》获得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本项目获得2022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创新认知与实践》与《机器人系统综合设计实践》面向自动化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每年受众500多人。物联网科创导论,面向全校电类专业,每年受众500多人,为大疆机器人设计提供资源。
课赛融合创新课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程任务与比赛内容融为一体,提高学生团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以竞赛为载体提高实践技能,检验专业水平,把课堂实施标准与比赛现场融为一体,把课程任务与比赛内容融为一体,用团队比赛来终结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团队作业意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获得了第十八届“挑战杯”科技创新竞赛特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等顶级竞赛奖励。
基于STEM综合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教学-科研-学术-指导”融合方案,通过社团实现学科交叉,为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提供新的视角。以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特色平台强化人才培养特色,不断完善“精英化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校企合作产学研创新为加速剂,第一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条具有鲜明创新特色的本科生培养方法,为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提供新的视角。基于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获得了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双百计划校企合作”。
案例建设以项目需求为导引,科技创新为内涵,有效孵化为手段,打通创新创业的壁垒,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基地集教学、竞赛、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技术先进、设备精良、管理规范,建立了面向船海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科研融入、双创融入协同育人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新业态、新理念、新技术扩展学生视野,探索实施尖子生、特长生培养的优才优育模式,为培养一批基础扎实、学风朴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