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结对效益,如何做到精准?

图片

图片

促进三峡移民群众安稳致富,是上海市对口支援三峡工作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通过进一步发挥上海文教领域的优势,沪夷结对效益不断放大。

刚过了新年,上海市静安区科协援助夷陵区科普惠民产品分发暨《科普法》宣传贯彻活动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静安区科协、区对外交流合作办向6个社区捐赠了由科协援助的“纸电路科学实验10件套”“四轮拼装机器狗”“电路板科学实验工具包”“智能路灯套件”“智能小屋套件”等科学教具1000多套。随后,专业人员向社区工作者示范了科普教具的使用方法。

此外,静安区科协还支持夷陵有条件社区和单位采取“1个特色科普点+1名科技志愿者(科学教师)+N场科普公开课+N场线上直播点播”的方式,为公众提供免费科普服务。联合区教育局等单位,通过科普专栏、科普夷陵QQ群、夷陵线上科技馆、创新种子群、家长群等平台,强化线上推广,引导全区青少年儿童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近年来,沪夷两地不断推出新举措,促进夷陵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文化教育领域,在上海援夷小组的协调和争取下,新突破不断涌现,新成果不断续写。

“同课异构”共促教育发展。2024年5月,静安区教育局与夷陵区教育局联合开展上海对口支援夷陵教育“同课异构”活动,静安、夷陵两地优秀教师按照学前组、小学数学组、小学英语组、小学科学组分别开展现场教学,展现两地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共同促进两地教育发展。

“社会发起”共牵沪夷友谊。上海星舍公益基金会、上海夏征农民族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等公益基金会先后来夷开展爱心活动4场次,累计捐赠玩具生活物资折合200余万元。其中,上海夏征农民族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携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四院泌尿外科来夷开展儿童健康筛查,后期还将提供筛查、手术、康复等“一条龙”全闭环技术支持。上海星舍公益基金会连续两年为夷陵当地孩子捐赠价值百万元的学习生活用品。

“精准科普”共享精神大餐。去年4月起,夷陵综合频道播放了一组制作精良、画面绝美的科普片——《金丝猴》、《中国江豚》和《黑颈鹅》,令夷陵观众耳目一新,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激发了参与创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主动意识。这组科普片出自《中国珍稀物种系列》,共有17个专辑19集组成,系上海科技馆制作。此举充分依托对口支援平台,借力上海优质科普资源,切实发挥线上科普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群众接受度高的优势,引导群众拿起手机学科学、对着屏幕学科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科学素质,助力夷陵高质量发展。

上海援夷联络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两地将进一步加深友谊与合作,为两地“同频共振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同题共答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