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创新药行业的头条,又一次属于药明系。
药明生物先是1月6日晚间公告,将爱尔兰的疫苗生产基地以5亿美元售予默沙东,1月7日一早又在官微宣布,签下了美国公司Candid Therapeutics(以下简称Candid)一项总额高达9.25亿美元的大单。
前后仅隔一晚的两项交易总价达到了14.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4.35亿元。
但这还不是全部。
半个多月前药明生物还就3款ADC药物达成了一项8.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2.29亿元)的研究服务合作。
加上近两周药明康德才刚刚宣布出售旗下美国及英国的高端治疗CTDMO业务公司,岁末年初之际,暂时经历完美国《生物安全法案》一劫的药明系,于业务进出中屡屡登上头条。
01
36亿抛售海外基地
药明海德为药明生物旗下专注于疫苗合同定制研发和生产(CDMO)业务的间接全资附属子公司。
公告显示,药明海德爱尔兰与默沙东订立交易协议,前者以5亿美元(港元约39亿/人民币约36.62亿)将位于爱尔兰的疫苗设施相关的资产售予后者,且该资产正是为后者生产商业疫苗产品的基地。
根据协议,相关资产交割预计将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药明生物方面称不会对公司产生任何重大的收益或亏损。
至于出售该爱尔兰疫苗工厂的原因,药明生物并未在公告中谈及太多,仅表示此次交易可让公司变现在该资产中的投资并提升其资产效率和利润,令其专注于国内苏州的疫苗基地CDMO服务。
但由于药明系一直被外界认为处于地缘政治风暴影响中心,加之2024年12月24日药明康德才刚刚宣布出售分别在美国、英国从事高端治疗CTDMO业务的两个运营主体公司Advanced Therapies、Oxford Genetics,仅隔半个月药明生物也开始抛售欧洲业务,外界实在很难不产生联想。
有行业人士认为,尽管2024年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并未落地,但2025年是否会卷土重来尚未可知,药明生物作为曾被明确列入名单中的企业,选择出售海外生产基地,未尝不是提前应对的措施之一。
提前避险的考量之外,亦有投资者在雪球上发表不同观点指出,疫情过后,疫苗生产已经没有紧迫性,加上该生产基地投产后其实未能为药明生物贡献太多利润,如今借势出售收回资金,集中资源于更核心的业务,未必是件坏事。
新康界了解到,此次被出售的爱尔兰疫苗工厂,由药明海德于2019年11月底宣告斥资2.4亿美元投建,并表示是为当年签订的一项长达20年的合作而筹建。
据悉,该合同总金额高达30亿美元,合作方即是全球疫苗巨头默沙东,也是此次最新出售交易的买方。
按照当时的合作意向书,该基地将会是集疫苗原液及制剂生产、质量控制(QC)实验室于一体的生产基地,专为默沙东的疫苗产品提供生产服务并供应全球市场,预计2021年可投入商业化生产。
在2024年半年报中,药明生物还特别提到,该爱尔兰生产基地2025年已几乎全部预定。
值得注意的是,同年8月底,为了加强对该基地所属子公司药明海德的管理及营运拥有完全控制权和影响力,药明生物还以约1.085亿美元(约84.63亿港元)的价格,将药明海德另外30%的股权收入囊中,实现对后者的100%控股。
但从具体业绩来看,爱尔兰生产基地确实还未能为药明康德提供太多营收助力。
数据显示,2022年及2023年药明海德的收益分别约为10.53亿元、9.83亿元,同期除税后纯利分别约为0.32亿元、0.38亿元。于2024年6月30日,药明海德的未经审核资产净值约为20.66亿元。
而2022年、2023年药明生物整体的营收分别为84.92亿元、170.34亿元,对应纯利分别约为22.67亿元、34亿元。
两组数据对比,爱尔兰疫苗生产基地所属药明海德的营收及利润贡献,大概只有药明生物总营收和利润的零头。
但在宣布出售爱尔兰工厂的第二天,药明生物股价依旧受到影响低开低走,1月7日一早宣布的9.25亿美元的大单也难挽投资者信心,盘中一度跌超5%,截至当日收盘,股价报16.18港元/股,跌幅2.53%,总市值约664.34亿港元。
(药明生物1月7日股价走势情况,来源:雪球)
02
67亿再签TCE合作大单
如果说地缘政治影响是药明系全球化发展遇挫的A面,那不断传出的客户签约大单消息,无疑是其业务扩展获得正向结果的B面。
根据药明生物官微1月7日的最新消息,其当天已与Candid达成研究服务合作协议,后者将拥有一款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的三特异性抗体的全球权益。
而该三抗由药明生物通用型多特异性抗体专利技术平台WuXiBody™发现,药明生物将因此收到一笔首付款,并有资格收到开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总计最高达9.2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7.78亿元),以及产品上市后的销售提成。
值得注意的是,Candid公司正是2024年下半年在国内接连砸下超百亿,狂揽5款国产TCE药物的创新药领域新贵,其中有三笔管线收购交易还是去年12月16日同一日之内进行。(具体请看过往报道:MNC狂砸百亿扫货,TCE双抗赛道风云起)
该Candid公司2024年9月份才正式成立,是一家专注于自免和炎症领域T细胞衔接子(TCE)疗法的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其背后创始人Ken Song,是美国生物制药界一位“红人”,曾有多次为行业人士所熟知并乐道的创业投资经历。
而在此次签下与Candid公司的大单之前半个月,药明生物还先后披露了两起研究服务合作。
包括12月20日和多禧生物共同与美国上市公司Aadi Bioscience就三款临床前ADC药物达成的一项潜在交易总额8.49亿美元的合作,以及12月30日与中国生物制药基于一款未披露靶点的临床前单抗药物的合作。
半个多月签下的三笔合作,潜在交易总额至少约17.7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已达约129.99亿元。
新康界了解到,2018年药明生物曾高调提出“全球双厂生产”战略计划,即与药明生物签约的合作伙伴可选择在其中国、欧洲、美国的任意两个基地进行商业化生产,从而保证产品的全球供应,并降低生产过程中不同供应商之间技术转移的难度和风险。
基于该战略,药明生物开始在全球加大扩充产能的力度,先后在欧洲、美国多地建立生产基地,业绩规模也随之不断壮大,不断跳级,逐渐成为行业“一哥”。
数据显示,2018-2023年药明生物的营收规模分别为25.34亿元、39.84亿元、56.12亿元、102.9亿元、156.69亿元、170.34亿元。
其中,来自海外地区的收入比例也在持续攀升。截至2024年上半年,药明生物中国市场的收益约为14.18亿元,比重约为16.6%;而北美的比重提高至58.4%,营收规模约为50.1亿元;来自欧洲的收入贡献则约为18.63亿元,比重21.7%。
收入增长的背后,是近几年药明生物通过收购、自建等方式,已陆续落地多个生产基地。
欧洲方面,有2018年启动2021年投入运营的爱尔兰敦多克生产基地,以及此次被出售予默沙东的爱尔兰疫苗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投产。此外,2020年、2021年还先后从拜耳手中收购了德国勒沃库森生物制剂厂、伍珀塔尔生物原液厂。
美国方面,新泽西州基地、宾夕法尼亚州基地、波士顿研究服务中心已在2020-2023年陆续投入使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生物药原液基地也在稳步推进中,预计可在2026年投入运营。
2022年药明生物亦在新加坡首度落子,预计投资14亿美元(约101亿人民币)建设一体化CRDMO中心,规划设计产能12万升。2024年3月份,该中心已正式开工奠基,进入建设阶段。
且海外市场提速的同时,药明康德仍继续在中国本土市场砸下重金,包括2021年从苏桥生物引入苏州工厂、从辉瑞中国手中收购杭州生产基地,2022年还有上海临港检测中心、杭州创新中心、成都新发展基地、河北高新区服务基地投入生产运营。
药明生物在2024年半年报中表示,期内其项目数增长依旧可观,综合项目总数增加至742个,其中临床前项目以及早期临床项目分别增加至359个及311个。
截至2024年6月30日,完成订单总量达201.05亿美元,包括未完成服务订单130亿美元以及未完成潜在里程碑付款订单71.05亿美元,同时药明生物三年内未完成订单总额亦达36.42亿美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