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版《清明上河图密码》:古画微观“宋潮”,历史悬疑能否“卷”出新局面?

AI划重点 · 全文约2146字,阅读需7分钟

1.26集古装悬疑探案剧《清明上河图密码》近日收官,该剧将悬疑、推理、亲情、友情、爱情及传统文化、轻喜剧等多元素相融合。

2.《清明上河图密码》改编自作家冶文彪同名历史悬疑小说,以北宋社会生活为背景,充满悬疑与推理细节。

3.该剧通过破解一幕幕环环相扣的悬疑命案的过程,抽丝剥茧,揭示祥和安定背后不为人知的黑暗与险恶。

4.除了演员表现和场景打造,剧集制作方在细节揣摩方面也交出了总体令人满意的答卷。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图片

图片

26集古装悬疑探案剧《清明上河图密码》近日收官,该剧将悬疑、推理、亲情、友情、爱情及传统文化、轻喜剧等多元素相融合,紧密勾连国宝名画《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表面上看是一幅“盛世之景”,可其处处“藏意”,表现了北宋晚期的危机四伏,全剧表现了繁华背后的暗流涌动,人性中交织的善与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

改编自作家冶文彪同名历史悬疑小说的影视剧作品《清明上河图密码》,是一个以北宋社会生活为背景,充满悬疑与推理细节的故事,藉由破解一幕幕环环相扣的悬疑命案的过程,该剧抽丝剥茧,通过小人物的视角揭露出祥和安定背后不为人知的黑暗与险恶,在意图暴露的同时传达正向的价值理想。

图片

带着“显微镜”沉浸体验剧情,细节设计上的考究与玩味首先映入眼帘。《清明上河图密码》的拍摄集结了多位实力强劲的优秀演员,无论是台词、角色适配度、微表情,都为作品增色不少。在作品改编、场景打造、细节揣摩方面,剧集制作方也交出了总体令人满意的答卷。无论是每一集开头恰如其分的判词,还是结尾幽默有趣的“宋潮小百科”,都令观众对那个远去的北宋朝代有更多实感。第二集片头的“子不语,怪力乱神”对应祥瑞事件,第九集片头的“蹇便是处蹇之道,困便是处困之道,道无时不可行也”对应武翘无奈弑兄之举,而赵不尤在厘清来龙去脉后选择帮助她求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 片尾的“宋潮小百科”对剧中细节进行细致讲解

进入故事,张择端也是助推解谜的线索人物之一,他在剧中作的每一幅画作皆为《清明上河图》原稿,谈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大多人印象或许是“长卷风俗画”“汴京繁荣生活的见证”,作为张择端恭贺新皇登基的献礼,这幅写实的画作中其实隐藏着许多亟待发掘的“密码”。譬如画中的监测火灾的望火楼空置,楼下驻点被改为餐馆;过桥的船工没有放下船上的桅杆,桥上一片混乱;门禁制度涣散,城墙塌陷无人修补,城楼上也没有射箭的城垛,胡人甚至可以随意进出……画作所反映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艺术加工,摇身一变,成为《清明上河图密码》的四个大案——祥瑞浮尸案、帽妖吸魂案、坟场科考案与红绸飞尸案,回味画作细节的过程也正是波澜起伏的解谜过程。

图片
图片

许许多多的小人物共同支撑起整个故事,复杂多变、亦正亦邪的形象塑造使得这些角色不再刻板,他们鲜活而生动,真正成为剧情的推动者。《清明上河图密码》中的角色大致按照剧情走向可分为三类,分别是主角团、背后操纵案件的黑恶势力与表面上的犯罪者。主角团的赵不尤、温悦、顾震、万福、赵墨儿、赵瓣儿都是社会中的普通大众,他们或经营着自己的小小家业,或有一份勉强谋生的职业,这样的职业身份设定令解谜与推理的过程更加有趣,主角团发掘并拼凑线索的过程其实亦是观众浸入剧情、剧作强化悬疑感的过程。

图片
图片

另一类背后势力则隐秘且强悍,随着案件挨个侦破,狄伦、章七娘、栾回作为不同案件的推手,逐渐将罪恶的源头指向邹勉,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作为“宋朝六贼”之一权臣朱勔的艺术化身,邹勉与朝廷的博弈正是北宋地方势力与朝廷较量的缩影。表面上的犯罪者大多是经历过生活打击、有苦难言的底层人物,如孙勃、丁旦、阿慈、武翘等,但正如“亡羊补牢”的故事传达的道理,人的耐心是有限度的,期待与沉沦恰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生死也只在瞬息之间。

“圆形人物”的刻画是小说与影视作品永葆魅力的关键要素,剧作中赵不尤、丁旦、孙勃等理想、踏实与深度并存的市民社会典型形象是作品价值观的充分体现,他们所遭受的苦难与不公是历史浪潮中平民百姓经历的缩影,苦难似乎不会消弭,但恰如丁旦的人生信条——“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人不可因弱小而轻易屈服,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图片

长卷铺展,故事的帷幕还未落下,详实生动的历史细节作为铺垫,剧作真正指向的是逻辑与理想并存造就的艺术真实。以一桩一件小案件落点、最后串联收束纠出幕后黑手的悬疑影视剧近年已有不少,如《非自然死亡》《猎罪图鉴》等都属佳作。《清明上河图密码》以四个案子作为串联,每个案件的侦破会揭露些微线索,最后以“瓦子公审”迎来全剧高潮。一部以悬疑和破案为主线的古装电视剧,首先要能够运用大量的真实细节将观众带入故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之上能否搭建出合情合理的叙事逻辑、用人性之光照亮理想并走向艺术真实,是评判作品的重要标准。

恰当的艺术真实会增强故事的逻辑性与吸引力,坟场科考案中,仆从之子丁旦顶替宋齐愈的名字进京赶考,他好不容易获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却因为替考失去了争取功名的可能,一步错步步错,继杀害宋齐愈后,他又以残忍的手段虐杀邹雍进并自杀。在此过程中,他如何瞒下宋齐愈死亡的事实?为何他离开家乡那样久也无人怀疑?他行凶背后的推动者又是谁?剧作的改编有详有略,也正因为丁旦的人物弧光足够强,观众才会不那么严苛地依照逻辑细究其行事动机与完美犯罪的成功几率。

图片
图片

但在此之外,剧集的部分改编也未能够完全掌握好艺术真实的“度”,以至于说服力度欠缺。如红绸飞尸案中,胆大正直的赵瓣儿意外进入雅园,她能在顶撞栾回后安然无恙地被送回牢房,又在阿慈与乌眉儿的庇护下有惊无险地逃脱,在此过程中,与她接触过的配角女性则几乎全部“阵亡”,而赵瓣儿反而毫发无损,也很难说对剧情的进展起到了实质性作用,因此不得不说,过于明显的“金手指”会影响观看体验,抛弃剧情合理性、只为展现人物光亮的改编是否合理显然有待商榷。

冶文彪的原著中,将近三十个案子都发生于清明节前后,画师张择端对清明节那日汴京城的详实描摹也提供了重要线索。繁盛是真,岌岌可危也是真,相较于张择端,游走于官场与家庭的讼师赵不尤更像是东京市民社会的一粒尘埃,也像一个走针穿线的针头,通过他,观众窥见东京社会的生活百态,《清明上河图》也拥有了更加具象化的力量。脱离原著的改编是否弱化了作品格局?千古名画是否如原著那般真正成为重要线索?总之,关于如何才算讲好一个悬疑探案故事,《清明上河图密码》在摸索中给出了答案,也继续走在追寻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