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 一到考试就焦虑,怎么办?考试焦虑指南!有救啦!


眼下即将进入“期末考试”季,一学期的辛苦学习终于到了“验收”的时刻。一边是即将迎来放假的开心期盼,一边是不可避免的考前焦虑。如何帮考生从过度的焦虑中解脱出来,稳定备考情绪,正常发挥考试水平呢?

今天我们邀请到福建商贸学校德育教研室副主任、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张婷婷老师给大家支招。





↑↑↑考试焦虑分这两种,看看你家孩子是哪种?
图片

张老师指出,考试焦虑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可能伴有失眠、消化功能减退、 全身不适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症状。这种状态影响学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和灵活性,降低应试的集中力、记忆力,使复习及考试达不到理想效果,甚至无法参加考试。  



↑↑↑考试焦虑主要与这些因素有关,家长们看看孩子们有吗?
图片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焦虑的心理,张老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考试焦虑与这两种因素有关,主要是孩子自身和外部因素这两种,具体如下:


01
性格原因

有些孩子天生就心思细腻、比较敏感、内向,或者追求完美,凡事总是想做到最好,这样的孩子考试时就更容易紧张焦虑。

02
树立自信

心理学上的认知行为疗法(CBT)认为,焦虑往往源于个体对事件的负面解释和过度担忧。焦虑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太消极,想得太多、太坏。比如,孩子可能会想“我这次肯定考砸了”、“这场考试太关键了”,这样的想法就会让他们更焦虑。

还有,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孩子的自信程度会影响他们对挑战的看法。自信心不足的孩子更容易焦虑。他们觉得考试是威胁,而不是展示自己的机会。

再说说外部条件:

01
社会压力和学校氛围

现在大家都特别看重成绩和学历,“鸡娃”家长也越来越多,这让孩子们也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学校竞争很激烈,考试又多,考完月考、还有模拟考、半期考,最后还有期末考。不仅如此,每次考完试还总排名,这种“内卷”氛围也可能让孩子们更焦虑。

02
家庭期望

家长们往往对孩子寄予厚望,这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让他们特别担心考不好。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孩子会观察并模仿他人的行为,包括家长、老师和同伴。孩子们会观察身边的大人,如果家长本身对待考试过于焦虑紧张,这份情绪无形中会传递给孩子,那孩子也可能受到影响,产生焦虑情绪。







↑↑↑应对考试焦虑,家长如何助孩子一臂之力
图片

01
学会管理自我情绪,调整心态

如果家长自己先乱了阵脚,孩子能不紧张吗?很多时候,孩子的考试焦虑,背后折射的是家长的焦虑情绪。

特别是在重大考试前,孩子不仅要应对自己的压力,还要承载家长的期望。如果爸妈自己心里也脆弱,承受不了期待落空,那孩子的焦虑就更严重了。所以家长学会保持冷静和理性,调整好心态至关重要。



02
多给孩子正面的鼓励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鼓励孩子勇敢尝试,体验成功的乐趣。家长别光盯着成绩,当孩子取得进步时,一定要夸夸孩子,这个夸奖要真诚具体,说说他们哪里做得好,进步了多少,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看见、被认可。这样,孩子自信心足了,应对考试焦虑的能力也就强了。


03
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支持的家庭氛围。

在期末复习的关键时刻,家长们,你们是否想过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其实,最好的支持就是陪伴。避免过度批评或施加压力,加重心理负担。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我已经尽力了,无论结果怎样,都值得为自己骄傲。”


04
共同制定计划

明确学习目标,提前规划好复习时间,让孩子有条不紊地复习。这样,孩子就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减少因担心复习不充分而产生的焦虑,更有底气地应对考试。


05
鼓励孩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学习放松技巧

根据身心一体理论,适当的运动和放松技巧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当我们运动时,身体会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等“快乐激素”,这些物质不仅能带来愉悦感,减轻疲劳,还能促进身体健康和细胞修复。身体放松了,心情也就跟着放松了。





总结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教育植根于爱。”家长的理解、支持、关爱和信任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面对考试时能够从容不迫、自信满满。

END

记者 | 黄祖艺

编审 | 曾菲棠 李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