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达溪两岸薄雾朦胧。河边,不少人正悠闲散步。“自从修了这条健身步道,我和老伴可喜欢来晨练了。”家住河边的张女士笑着说。
达溪河灵台段长85公里,河水哺育着甘肃灵台这座小城,小城里的人们也以持续不懈的努力保护达溪河,保护家乡的一草一木。
达溪河(王小兰 摄)
达溪岸边、滩涂上,鸟鸣声声。风吹过,近千只鸟儿振翅飞起。
“看,那儿有野鸭子!哎,还有只灰鹭!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名外地来的观鸟爱好者边拍照边赞叹。
从几近消失,到成群结队,灰鹭等鸟儿见证着达溪河的生态变迁。
达溪河畔的灰鹭(王小兰 摄)
23万人每天生活产生的5000吨污水,没有直排达溪河,必须经过污水处理厂。进水口的污水,黑得发亮散发着异味。经过A/0污水处理工艺、混沉淀+过滤工艺、电解法次氯酸钠消毒等工艺处理后,再看出水口,变成了清澈见底的溪流。
经过不懈努力,达溪两岸,重重叠叠几层绿、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成为常态。
碧水汤汤,青山常在。近5年来,灵台人一棵一棵种出18.13万亩森林,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截至目前,森林覆盖率53.9%,草地覆盖率10.58%,草原综合植被盖度84%,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
作为灵台人的天然氧吧,百里林场、珍珠山林场治理初见成效,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人工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构建、退耕还林……达溪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正在努力构建。
百里林场(王小兰 摄)
绿起来的灵台,坚持生态优先,探索“生态+”发展路子,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绿水青山,怎么变成金山银山?“保护、利用好家乡的山水人文,努力实现乡村振兴。”中台镇康家沟村村主任刘存林说。
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距离县城仅4公里的康家沟,一直被誉为灵台人的后花园。
近几年,经过灵台县的倾力打造,康家沟村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县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乡村旅游的底色愈加鲜亮。
康家沟村一角(王小兰 摄)
许多游客走进康家沟后流连忘返,村委会抓住机遇,探索企业+村委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大力发展采摘农业、游乐场、农家乐、亲子游等旅游项目,通过承包经营、特色种植、旅游服务、基地务工,村民们将汗水和热情撒在这片土地上,康家沟乡村游美名远扬,村民们的生活也得到不断改善。2024年,康家沟村及周边群众80余人实现年均增收4600元,村集体实现增收35万元以上。
好山好水,怎么保护好?刘存林说,康家沟“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积极植绿护绿,森林覆盖率达到76%以上。
一个个生态旅游项目落地,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古老乡村、绿色生态、文旅融合,在灵台交相辉映,共绘小康图景。(孙筱娜 王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