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30年《华西都市报》 79岁老读者卿光华寄祝福:希望越办越好|拾光礼盒

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 摄影报道

1月6日,华西都市报79岁的老读者卿光华,在成都市武侯区洗面桥巷浆洗街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查阅资料。当天,他收到了《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拾光礼盒”。

图片

卿光华

“1995年我就开始买《华西都市报》了,已经30年了。”卿光华告诉记者,他70年代在绵阳市教书,80年代又到了攀枝花市工作,2000年退休后再回到绵阳定居,刚下火车,就在绵阳火车站报刊亭买了一份《华西都市报》。最近几年帮女儿带孙子,不定期在成都居住,每天会在小区附近的报刊亭买报纸。“但不管在哪里,只要能买到《华西都市报》,都会买一份,一直保持着读报的习惯。”

谈起《华西都市报》,卿光华印象最深的是在5·12汶川地震的时候。他说,记得地震发生时,震感非常明显,当天下午六七点的时候,在绵阳市花荄镇通往北川县的公路上挤满了车辆,其中就有华西都市报的采访车,“当时看到《华西都市报》的采访,很佩服记者们大无畏精神和忠于职守的坚强。”

2009年5月20日,绵阳市花荄镇红花村一村民家井水里冒热气,连青蛙都烫死了。此事传开后,谣言四起。他说,华西都市报记者赶到现场,会同当地防震减灾局技术员检查后得知,原来是井里抽水泵漏电,导致井水升温冒热气而烫死青蛙。事实真相经报道,消除了当地村民的担心。

“我对华西都市报很有感情,报纸办得非常好,内容很吸引人。”他还说,自己爱好书法和写作,除了普通新闻,对华西都市报副刊的内容很喜欢,也多次在华西都市报等多家报纸投稿并发表作品。

“《华西都市报》30岁生日快乐,希望《华西都市报》越办越好,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读报的行列。”卿光华表达了自己的祝福。他说,作为30年的老读者,习惯每天看《华西都市报》了解时事,而且年龄大了,还是喜欢阅读纸质报纸。同时,他还希望《华西都市报》能多反映老百姓呼声,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