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时分,竟忽生烫饮白酒之念。在厨房里叨咕上了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诗确实挺符合我心境。值此寒冬薄暮,酒香袅袅,屋内红烧排骨在锅中炖煮,东北暖气融融,窗外有雪景,若不饮上一杯,实乃辜负良辰佳境。
不过念着念着我就纳闷了,这诗里的“绿蚁”和酒到底啥关系呢?难道古人拿“绿蚁”当下酒菜?赶紧查资料,这才明白,原来诗里的“绿蚁”可不是真的蚂蚁,它说的是新酿的酒上面那层绿色的浮沫。
古代酿酒工艺相对粗朴,酒在酿造后没有经过充分的过滤和提纯。新酿出的酒中会含有一些酒渣等杂质,这些杂质在酒面上形成微小的颗粒,看起来就像绿色的蚂蚁在酒中浮动,所以用“绿蚁”来形容。
而且古代的酿酒过程中会使用一些谷物制成的“曲”来促进发酵,曲中的成分可能会与酒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酒就呈现出微绿的颜色。
因古代过滤技艺欠佳,酒里谷物残渣一多,看起来酒就很浑浊。那时候也没灭菌技术,酒里好多微生物。
古代文学作品里也老说“浊酒”,就是因为酿酒技术欠成熟。这种酒还容易变质,所以古人就习惯煮了再喝。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其实就是在给酒杀菌消毒呢。
在古代诗词世界里,“绿蚁”常被用以指代酒,李清照的“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出自《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借“绿蚁”烘托出饮酒赏景之雅兴。
朱继芳《对酒》中有“绿蚁秋糟熟,黄粱夜火新”,描绘出秋时新酒酿成、黄粱米饭于夜火中炊熟的美妙情境。
宋代杨万里的《观蚁》虽然主旨在于写蚁:“偶尔相逢细问途,不知何事数迁居。倾尽花开蚂蚁醉,不知何事去张扬。”这“倾尽花开蚂蚁醉”一句,妙笔生花、引人遐想:莫非蚂蚁在花丛间觅得花蜜或类酒之物而沉醉其中?
此句于想象空间中,巧妙构建起蚂蚁与“醉”态的关联,与酒文化悄然呼应,使酒与蚁在诗意的世界里有了一种别样的、间接的联系,读来饶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