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记者 刘昕
1月3日,全国首家新能源电池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落地常州。
“花落”常州,当然在于其在新能源产业上的绝对优势。据悉,常州新能源产业投资热度已连续三年全国第一,产业集聚度全国第三。同时,常州储能电池(含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居全国首位。新能源领域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40%,动力电池领域专利数全国领先。
随着“新能源看常州”的品牌标识热度升温、成效凸显,更好地提供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服务,推动重点企业、科研机构深度参与国际标准法规制定,以助力新能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尤为凸显,评议基地因此应运而生。
据介绍,该评议基地,由海关总署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常州市人民政府及南京海关三方联合共建。
在技术支撑方面,评议基地以南京海关危险货物与包装检测中心技术力量为依托,同时邀请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所、海关总署研究中心、上海海关学院、江苏省贸促会相关专家学者组建专家技术团队,构建“多元一体”的专家人才格局。
参与其中的安可捷检测(常州)有限公司就是一家致力于新能源行业检测、认证的第三方实验室,该公司副总经理周国华表示:“将发挥检测技术力量,协同基地为应对国外技贸壁垒提供实验数据支撑,同时对标国际高标准技术要求,帮助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提升产品性能,推进新能源电池产业的转型升级。”
落地常州后,该评议基地将链接高水平开放形态和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深入开展境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为企业充分享受权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帮助国内新能源企业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推动优势产品、技术、标准“走出去”,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与会企业代表对评议基地前景尤为期待。“评议基地不仅提升了企业参与技贸措施研究评议工作的主动性,还为新能源电池行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沟通交流平台,坚定了企业‘走出去’的信心。”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物流、交付与服务高级总监曾建平说。
下一步,评议基地将持续发挥“桥头堡”优势,加大技贸壁垒应对力度,强化产业政策对接,通过品牌峰会等活动,挖掘创新潜力抢占赛道,建设具有示范性、影响力的基地建设样板,“立足常州、站位全国、面向国际”,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健康发展。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