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2

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国际首创!助力新型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

1月2日,南京市科技大会暨产业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召开,会上发布了2024年度南京市十大科技成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完成单位的成果“旋印电解加工技术”入选。


2024年度南京市十大科技成果:

旋印电解加工技术





成果简介



朱荻院士在国际首创提出旋印电解加工技术,领导团队研制出国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旋印电解机床,大幅提升航空发动机机匣等大型薄壁构件的制造水平,有力支撑我国新型航空航天装备的研制和生产。




推荐理由



旋印电解加工技术为国际首创的新技术,朱荻院士研究团队历时十余年,在基础理论、核心工艺和装备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原创性成果,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机床装备,解决了新型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制造的卡脖子难题,大幅提升了航空发动机机匣等大型薄壁构件的制造水平,研究成果有力支撑我国新型航空航天装备的研制和生产。




成果详情



航空发动机机匣是一种大型复杂薄壁回转体零件,是航空发动机重要的连接承载部件,其刚性弱,直径/壁厚比高达1000以上,外表面结构复杂,材料为难加工的钛合金或高温合金,是航空发动机中最难加工的零件之一,目前加工变形十分严重,壁厚精度无法保证,已成为制约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研制的瓶颈。

旋印电解加工技术是朱荻院士在国内外首创提出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采用回转体电极作为阴极工具,通过工件与工具的同步对转对阳极工件逐层微量溶解去除,从而实现大型复杂薄壁回转体零件的精确成型。与其它加工方法相比,这一技术对于大型薄壁机匣的加工变形和壁厚控制具有显著优势。


团队对旋印电解加工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装备和应用开展全链条式研究,建立了完善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揭示了阳极工件成型规律、材料脉动态溶解机理等科学问题,突破了阴极工具设计、钛合金点蚀抑制、流场优化设计等关键技术,发表了50余篇学术论文,获授权28件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

图片

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旋印电解机床


团队研制出国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旋印电解机床,实现了新型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外涵机匣、加力筒体、钴基合金双层壁机匣等多款机匣的高效精密加工,大幅提升了机匣的制造精度和效率,解决了大型薄壁机匣制造的卡脖子难题,为新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和生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该项研究先后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人,核心成员王登勇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人才计划。


素材来源丨科学技术研究院、机电学院

值班编辑丨黄琳涵

责任编辑丨王伟、彭丽

出品丨晓南晓航工作室

审核丨王晖、李秀龙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