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店这一年丨被米其林加持的王氏烧饼,累并快乐着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卉

马上迎来新春。 这个年来得早,不少餐饮小店已经或者准备结束一年的营业,该休息了。当然,也有坚持营业的小店。街头巷尾,最有烟火气的就是餐饮小店,这一年他们过得好吗?我家小店这一年,来看独属于小店的“年终总结”

杭州西溪路60号,王氏烧饼店,连续两年上榜米其林指南入选餐厅的神奇小店。

今天(1月7日)是腊八,杭州人过腊八很有仪式感,中药老字号胡庆余堂、方回春堂都在派发腊八粥,另外点位派粥的也不少。

如此人群分流,今天的王氏烧饼估摸着不用排队吧?

上午7点50分,潮新闻记者从杭大路拐进西溪路。

图片

章卉 摄

预判失误,大老远就看见几位蓝衣和黄衣小哥跑着出来,或提着豆浆,或带着油条,风驰电掣地去送单了。

飞驰的小哥是王氏烧饼这一年的真实映照——上榜米其林后,王氏烧饼龙年春节前短暂停业,装修后扩了一间店面,品种增加了,又在马塍路开了分店。

这一年,生意红红火火,本地食客捧场,国内游客慕名打卡,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的华侨都会来吃烧饼油条,喝豆浆。

图片

潮新闻资料图

老顾客看一眼就知道,他们的口味老板娘都记得

“我要一副烧饼油条,还要一碗豆浆”

“拌面给我下了吗?要加辣”

人群中,只能听见老板娘王芳娟的声音“8元”“这里吃?还是带走?”

走近一看,王芳娟身上挂着一个扩音器,一边招呼客人,迅速心算价格,一边帮看炉子里的烧饼。

图片

章卉 摄

她反应很快,对声音格外敏感。尽管记者戴着口罩,一听声音就知道了。

前一阵子,一位澳大利亚的老客人坐下,王芳娟就招呼:“两年没来了。”客人一惊,“你怎么记得我?”

吃完,客人拿出手机和她合影,说要回去给两个儿子看。

王芳娟很自信地说,老顾客来自己都认得的。不光认得脸,什么口味也记得。

她更自信的是自家的手艺,“我和老公都是仙居的,我们做吃的是内行。别人指点一下,我学得很快的,我娘家在仙居县城做饺子就很有名。”

人均10元能变着花样吃,隐形王牌是煎饺

图片

很多老客人,店里气氛很欢乐。章卉 摄

隔壁店面7张桌子,堂食的客人们埋头享用早餐。

安静不过3秒,耳畔响起此起彼伏的伴奏音——

“微信到账6元。”

“支付宝收款50元。”

“饿了么16号订单已被骑士接单。”

烧饼油条豆浆三件套上桌率最高,但各人各口味,有人喜欢甜口,也有人爱咸口。

2024年,扩面装修后,王氏烧饼的菜单更丰富了,胃口好的要加个荷包蛋。一张桌上几乎每个人选的都不太一样,人均10元能吃得很乐胃。

一位常年在此吃早饭的电视台记者推荐,“除了烧饼油条还有煎饺,杭州好吃的煎饺都是仙居人开的。”

图片

王氏烧饼的三件套。单晨鹏 摄

喜欢杭州决定留下,不然这家米其林可能是上海的

命运有时候很奇妙。

最早小店叫芳娟烧饼,后来才改名王氏烧饼。

“我和老公都姓王,都是仙居县白塔镇横街村人,家离得很近,从小就认识的。现在老公管配方,负责采购,其他的我来管。洗碗的钟点工不算的话,团队有9个人了。”老板娘乐呵呵地说。

图片

夫妇俩同姓,携手打拼了二十多年。受访者供图。

最早他们去的第一站是上海,后来因为姐夫到了杭州,在叶青兜开店。因为姐姐没出过门,让芳娟来帮忙。

两口子一看,杭州人好啊,这地方也好,能赚钱,就一边帮姐姐,一边找店面。

“我是4月21日开店的,马上就23年了。那时候我儿子才4岁。开小店,就是靠一天天滚雪球一样做起来。每年我们都要做到农历二十六才回家过年。2024年,隔壁开五金店的邻居终于舍得把店面让给我,我们就在春节前提前放假,装修之后把米其林挂上去了。”

提到米其林,两口子都感觉荣耀,尤其是连续两年领奖。

图片

夫妻双双去领奖。受访者供图

2023年5月31日,首版杭州米其林指南发布次日,媒体来拍王氏烧饼入选“米其林”后的第一个早晨。

“其实前一天就来了两个记者,告诉我上了米其林。我没想过有这一天,完全反应不过来,听不懂又不敢露怯,就对着记者说‘先吃吧,先吃吧……’。”老板娘至今想起那天的情景都会忍不住笑出声。

图片

上了米其林后,价格没变,类目越来越丰富。单晨鹏 摄

实现美食的三个重要条件是好食材、烹调方法、用心做。

王氏夫妇就是这么干的。

2.5元一根的油条不加明矾,十分松脆。3元一只的烧饼,老客人会推荐游客“趁热吃”,因为面饼里加了油酥,裹上了猪板油、小葱,刷上一层油,烤出来又香又脆。

2024年开年大剧《繁花》火了后,客人想吃粢饭糕,做。老杭州想念糯米饭,如今也成了特色,只不过从夹油条变成万物可加。

图片

王氏烧饼的饼和游埠豆浆的烧饼不一样。记者 章卉 摄

普通人定个7点的闹钟都觉得人生苦透了,殊不知王文武、王芳娟他们磨豆浆,是凌晨2点40分到店的。

豆浆先磨起来,馄饨包起来,面和起来,然后炸油条,烤烧饼。

第一批油条是给附近饭店送货。“喜乐酒店原先开着的时候,要问我们订500根油条、240个烧饼,还有世贸酒店、黄龙饭店,有的是给员工当早饭,也有的是作为食材,比如浙大留食餐厅的八宝油条,就是用我们店的油条做的。”

图片

单位订的油条。记者 章卉 摄

图片

下了班的王芳娟愉快地刷起了视频。记者 章卉 摄

午市要忙到下午一两点。打烊的时候,凳子都像从前国营店里那样归置到桌上,地面台面都要清理干净。

打烊后,记者抓拍了一张王芳娟的照片。

冬日暖阳下,刷视频的她说,这时候是最快乐的。

王芳娟刚来西溪路的时候,这里是有名的服装一条街。现在都是为吃来打卡,方林富炒货、红恩小吃、松木场面馆、忠儿面馆,都被叫成网红店,其实也是和自家一样勤劳致富拼出来的。

2025年,王氏夫妇定了小目标,“希望比去年更好,继续冲进米其林,被更多人认可,分店也想继续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