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毕加索生在数字时代,他会如何表达和探索这个世界?
“数字元素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为抽象艺术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它不仅是一种表达,更是激发数字艺术在经济、社会和城市治理等方面创新价值的关键。”
“数字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绘画的效率和精度,还能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和表达方式。数字艺术作品的互动性、可编辑性和跨媒体传播的特点,让我看到了艺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创作营开营仪式
近日,海纳数字+艺术绘画创作营在上海海纳工程院圆满落幕。来自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杉达学院等单位的近30名学员齐聚一堂,探讨数字领域抽象概念的绘画表达,尝试为数字创新与艺术融合提供新的思路与灵感。
此次活动为青年才俊提供了与海纳工程院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学员们以描绘理想中的数字城市为媒介,深入了解了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建设,共建、共创、共享海纳小镇的发展与繁荣。
学员聚精会神进行创作
“作为一名艺术专业的学生,创作营呈现了许多关于数字技术与新兴科技的信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跨学科交流的平台。” 来自不同背景的学员们分组协作,共同攻克一个个创作难题,跨学科的交流碰撞出无数绚烂的创意火花。有的尝试将传统绘画风格与数字动态效果相结合,打造出具有奇幻叙事感的互动作品。也有学员突破舒适区,结合当代支付方式和国画画法进行创作。
在创作营,学员们不仅使用传统的油画、国画、丙烯绘画、木板手工等作画方式,PYTHON、PROCREATE、Ai、UNITY 等当下流行的创作软件也成了学员们的创作工具。一位来自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学员表示:“作为低年级本科生,这种能和上海各校的硕士博士切磋的机会难得。没想到大家能用这么新颖的创作媒介、形式来表达这个主题,感觉大家还是很乐于拥抱新技术的。”
颁奖仪式
经过紧张而又精彩的路演,最终,18位学员分别摘得了一、二、三等奖以及最佳艺科融合奖、最佳艺术表现奖、优秀作品奖等奖项。“我其实并非设计专业出身,也是通过这次跨学科学习,抓住数字与艺术结合的契机,让我有了进一步创作尝试的想法。希望未来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促进数字与艺术深度融合。”一等奖获得者顾星嫕说。
《科艺融合语境下的艺术探索》专题分享
参观海纳博悟馆
活动期间,新媒体艺术家、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博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博士后杨秦华受邀进行了《科艺融合语境下的艺术探索》专题分享。此外,学员们还在上海海纳工程院科学家的带领下参观了海纳博悟馆,直观体验数字创新的艺术呈现形式。
未来,主办方还将从获奖作品中遴选出部分优秀作品,在海纳博悟馆进行展览。这不仅为创作者提供展示作品的舞台,也将为公众带来欣赏数字艺术魅力的机会。
本次活动由普陀区数据局、共青团普陀区委员会主办,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海纳工程院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