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了使联合国更好的适应下一个百年的世界格局,大家决定在联合国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举行一次“常任理事国改选”。
尽管英法两国愤愤不平,但无奈国势衰微,只能认怂。
2045年9月,第100届联大正式通过印度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提议,取代早已沦为“二流国家”的英国。
曾经的殖民地取代曾经的“宗主国”,很滑稽。
和印度一起闯关成功的还有“非洲霸主”尼日利亚,这个拥有四亿人口的非洲大国最终力压同为黑人国家的法国,成为首个代表非洲的常任理事国。
“五常”改选后的结果为中国、美国、印度、尼日利亚、俄罗斯。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俄国本来已经板上钉钉要落选的,但最终却意外以一票的微弱优势击败墨西哥当选。
两国的竞争在投票前夕愈发白热化,连墨西哥裔的美国总统都出面拉票。
然而最终墨西哥还是惜败,舆论一般认为有以下原因:
1、欧洲国家为了避免被边缘化,力挺唯一的欧洲代表国俄罗斯;
2、大家觉得北美已经有美国做代表了,不能再选一个墨西哥;
3、有国家担心老毛子核弹头太多,一旦落选情绪失控,会对人类不利;
4、先前呼声颇高的印尼未能整合东盟内部力量,新加坡等国担心印尼当选后会挟持整个东盟……
2049年,中国科学家突破了一个人类近百年来最伟大的发明——“人造太阳”。原子弹爆炸仅10年后,人类就实现了可控核裂变的应用,建成了核电站;但直到氢弹爆炸100年后,人类才实现了可控核聚变。可控核聚变是地球能源问题的最终解,“人造太阳”问世后,沙特的石油、俄罗斯的天然气、美国的页岩气,通通成了超级计算机面前的“算盘”。倍感压力的美国集举国之力投入二十一世纪科技竞赛的另一座高峰——量子人工智能,试图以信息优势对抗能源优势。这一时期人类科学的发展跟上一个百年比有了显著差别,科学的国界性越来越明显,再也没有人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把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发明公开出来了。特朗普没能扭转美国的“进步主义”趋势,MAGA在2030和2040年代屡屡败给民主党,美国社会日趋多元化,传统白人群体比例将至50%以下。在2048年的美国大选中,早已隐退多年的特朗普女儿伊万卡被MAGA力推出战,她秉持先父之志,成为共和党候选人。伊万卡提出了“削减福利”“驱逐移民”“取消邮寄选票”“限制非美国公民投票权”等竞选策略,试图恢复秩序,重振美利坚。最终,伊万卡不敌民主党籍墨西哥裔总统候选人,遗憾败北。获胜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指责伊万卡“不顾国情”“有失大体”,MAGA从此谢幕。遥想21世纪之初,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写了一本风靡全球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这是一本鼓吹宣扬全球化的著作,令托马斯·弗里德曼不曾预料到的是,2050年的世界不再是“平”的,而是充满壁垒。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21世纪中叶大幅度倒退,与全球化受挫相对应的则是局部冲突的加剧。世界进入了一个没有“警察”的年代,据不完全统计,仅2049年一年全球各地就发生大大小小的武装冲突上百起。冲突中的弱者纷纷急切呼吁联合国和世界大国介入,但联合国“五常”中除了新晋的印度,其他四国均秉持保守的外交政策,不愿意过多干预。这时许多国家才意识到,“世界警察”原来并不是一个贬义词。1890年,卸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的马汉推出了自己的“旷世巨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马汉在书中详细阐述了海权在“地理大发现”时期所起到的作用,同时论述了制海权的一些关键因素。“海权论”一经问世便迅速被当时的海洋大国所接受,此后各国掀起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舰巨炮海军竞赛。2045年,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突破了新一代基建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使铁路的建设成本大幅下降,运载量实现跃升。2047年,中国郑重向世界推出了“One Belt One Road 2.0”计划,该计划以“第三亚欧大陆桥”为主线,同步建设连接南亚、中东和非洲的超级铁路线——其运量将是现行铁路的二十倍以上,成本则控制在与海运相同(因可控核聚变导致电价大幅降低)。据悉,这个宏大的计划预计在2055年开工,耗时二十年,建成后将成为人类“再全球化”的标志性工程。犹记得一百年前的1950年代,十几万铁道兵在西南大山深处修建成昆铁路,用铁锹、石锤做工具,沿途安葬牺牲烈士的陵园多达几十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