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俺们的村史
开栏语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为深入挖掘和展现德州村落的传统文化和精神风貌,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即日起德州晚报开设“说说俺们的村史”专栏,以村民口述、记者记录等形式,深入挖掘村风村俗、村规村约、好人好事,敬请关注。
旧乐陵村位于乐陵市南部,郑店镇以北8公里,是宋金元时期的乐陵县治所在地,称作咸平城,又因建于宋代,也称宋乐陵城。这里的老房子仍保持“四街八巷”的风貌。1月31日,记者来到旧乐陵村,通过史书文字与当地人的口述,探寻这处村落中待人聆听的古老故事。
一座黯然离场的古城——咸平城
据乐陵地方志记载:“咸平城故址,原址为咸平镇,位于今乐陵市郑店镇旧乐陵村,址长、宽各约五百米。”这一发现源于《宋会要辑稿》之方域志,原文记载:“沧州乐陵县咸平镇。咸平六年(1003年)改崔村为咸平镇,熙宁二年(1069年)废。”由此可知,咸平镇是由一个名为“崔村”的村落演变而来,地名源于宋真宗时的年号“咸平”,寓意天下太平康宁。
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黄河决堤,故乐陵县城(唐乐陵城)由县之北境鬲津河(今漳卫新河)南岸一带迁治至咸平镇,随即废镇设县,即宋乐陵城,又称咸平城。
北宋熙宁初年夏秋之际,老黄河在河北、山东广大地区泛滥,两岸的县城、民房、庄稼等均被大水破坏,居民多有损伤溺毙。濒临鬲津河南岸的乐陵唐县城直接面临着洪水威胁乃至被冲毁,所以不得不仓促迁城。而彼时的咸平镇,成为最理想的县治选址地。
元代平章政事余潜曾重修城池,于城北(今旧乐陵村后)筑“看花台”,台高百余丈,可容百人,为文人墨客观花饮宴之所。明代乡人张鹏南诗《元台春草》即咏此。
直到明洪武二年(1369年),乐陵县治迁入富平镇(即今乐陵县城)后,咸平城才被革省降而为村,并保留“乐陵”之称呼,于村名前加一“旧”字以示区别与纪念,延续至今。
据清乾隆《乐陵县志》记载,经战乱、自然灾害洗劫后,乐陵咸平城几乎被摧毁殆尽,全县之人口也只存四百余户人家、一千多口人。明洪武二年,乐陵县丞何恒等人带领百姓“同心协治”重建家园,最后,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春,建成了一座崭新却又简陋的乐陵县城,不久全县人口也有所增长,为后来乐陵发展壮大奠定基础。自此,乐陵县城正式从咸平镇迁入富平镇,延续至今日。据传,最初的乐陵新县城之规制布局,如府衙、街巷、庙宇等,几乎完全仿照咸平城所建,而“咸平”“富平”两名之寓意也都一以贯之。
随着时间的延伸,建在旧乐陵村的这座城池逐渐被废弃并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旧乐陵村的村民刘文寿告诉记者,“家里老人们有时还会开玩笑地说,‘如果当年乐陵具城不搬走的话,我们就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宋朝宰相吕颐浩读书之处——萃贤亭
“我们这里曾经诞生过一个状元,后来成了南宋的抗金丞相,村南200米处还有一个萃贤亭遗址,那是他年轻时读书的地方。”乐陵市郑店镇朝阳新村旧乐陵党支部书记吴长祥告诉记者,萃贤亭又称读书楼。据清代《乐陵县志》记载,咸平城内旧有萃贤亭遗址,传为吕颐浩年少时读书之处,“登第之后,扁(匾)其亭曰萃贤”。相传少年时期的吕颐浩少负大志,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罕有玩性,一有时间就会跑到城南郊外的僻静处去专心读书,甚至到了秉烛夜读“发狂”的地步,备受师长称道,是十里八乡闻名的神童。
后吕颐浩果然成为国家栋梁,曾题《登第后道中灯下读书》一诗追溯自己少时的苦读场景:“十载灯前笔下耕,如今雁塔幸题名。他年若遂平生志,肯为长檠弃短檠。”
清乾隆年间,乐陵举人张缪(一说为“镠”)曾来此凭吊,作《吕相·萃贤亭》一诗追记吕颐浩的事功:“琴书漫灭几经秋,黄叶寒亭岁月幽。千载金风鸣义气,森森节铖指苗刘。”
合村并居形成新行政村——朝阳新村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旧乐陵村世代以农耕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勤劳的旧乐陵村农民,善于在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
2000年6月,合乡设镇,旧乐陵村民委员会属郑店镇管辖。2009年9月,合村并居,旧乐陵村与薛坊村合为旧乐陵社区。2021年6月,旧乐陵村与周边8个村合并成“朝阳新村”行政村。
“我们村每人平均有2.5亩地,还有部分村民发展养殖业,有的生猪养殖大户养了100头猪。”吴长祥介绍,“村里现在1000人,共有2750亩田,近年来,小麦平均亩产65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达750公斤。”
“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提升项目,沟渠全部清淤,浇水方便多了,井上也都安装了潜水泵,直接合闸就能浇地,省时省力。”村民刘文寿告诉记者,“村里土路变成柏油路,宽敞又平坦,车辆来来往往,方便又顺畅,大家都拍手叫好。”
郑店镇人大主席张莹表示:“我们将聚焦乡村振兴,引领乡村抱团发展,做活土地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合理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宠物饲草、蔬菜种植、糖心苹果等特色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搭建就业平台,让群众生活更有底气、更加幸福。”
往期回顾:
【说说俺们的村史】平原县龙门街道赵家湾村:幸福古村,向新而生
【说说俺们的村史】天衢新区芦庄:吕家街后人迁居建村,四百余人全姓吕,无一别姓!
【说说俺们的村史】齐河县潘庄村:“黄河口上的村落”
【说说俺们的村史】天衢新区袁桥村: 依减河而美,借东进而兴
【说说俺们的村史】庆云县南赵村:抗日“神枪手”故事美名传
【说说俺们的村史】临邑县前杨村:昔日贫困村,今天国字号样板
【说说俺们的村史】天衢新区付庄村:因寺得名,赵匡胤在此留下传说
【说说俺们的村史】天衢新区宋官屯村:生生不息六百年 城市巨变之缩影
【说说俺们的村史】德城区五四村:奋斗出幸福
【说说俺们的村史】天衢新区抬头寺村:以寺为脉,延续千年
【说说俺们的村史】乐陵市花园镇王母店村:因殿得名 凭祠而兴
【说说俺们的村史】天衢新区避雪店村:因传说而得名 因区位而兴旺
【说说俺们的村史】庆云县南赵村:抗日“神枪手”故事美名传
【说说俺们的村史】平原县龙门街道刘庄村:“新农人”蹚出强村富民新路子
如果您也想为家乡留住乡愁,
记录演变发展,
欢迎向栏目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