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人口3万多人的乌军要塞,俄军已攻下大半,这边的仗咋打的?

全文1210字,阅读约需4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俄军已攻下乌军要塞捷尔任斯克大半,战前人口约为31000人。

02乌军在捷尔任斯克—纽约镇防线玩空城计,抽调主力部队。

03由于地道战,俄军突然出现在捷尔任斯克防线背后,导致防线失守。

04乌军调来国家警察突击旅等部队抵抗,但长时间战斗下逐渐失去优势。

05预计俄军将逐步蚕食整个捷尔任斯克,作为基地城后继续向康斯坦丁诺夫卡推进。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俄军重启进攻前,俄乌战场上尚未打破的“老战线”中,就有捷尔任斯克—纽约段。

捷尔任斯克的战前人口有31000人,纽约镇也有10000人左右;而在捷城之前,还有两道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是经营10年的前沿防区,第二道防线的基罗韦和阿尔乔莫沃,战前人口分别也有10000人和5000人。

图片

想要从正面强攻这样的堡垒地带,着实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咱们之前所提的一种设想就是,将该防御区弃之不顾,在俄军吃下恰索夫亚尔并向西挺进,而中部集群再北上作战的话,便可瓜熟蒂落。

不过俄军在恰索夫亚尔方向的正面攻坚不顺,所付出的代价过大;而中部集群在控制奥切列季涅后,为更长远的战略考虑,选择西进红军城方向。

所以“合围”捷尔任斯克—纽约镇的乌军堡垒区,自然也就成为了泡影。

乌军很可能也是基于此种判断,认为俄军强攻正面的可能性极小,而且也很难抽出足够兵力,所以在捷—纽堡垒区玩了一手“空城计”,将原本防守此线的生力军几乎抽调殆尽。

图片

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中部集群制定了捷—纽作战计划。

在中部集群大战阿瓦迪夫卡西、北的时候,原本布防在捷尔任斯克方向的顿军第132摩步旅也抽兵来援,似乎有押下血本在这边突破之意。

但在随后,第132摩步旅秘密回师,顺带将第1摩步旅和“退伍军人(老兵)”志愿突击旅也带了回来。

“退伍军人(老兵)”志愿突击旅此前就有在阿瓦迪夫卡“沙皇猎场”区地下突袭的作战经验,而在捷尔任斯克方向,也有这种条件。

图片

所以该部抵达后便开始秘密改造地下管道,最终在2024年6月19日前后利用地道出现在了捷尔任斯克方向第一道防线的舒米村背后。

在俄乌这种阵地战的背景下,敌人突然从自己的防线背后出现是相当要命的,所以捷尔任斯克方向的第一线阵地很快就失守了。

6月下旬,纽约镇方向的攻击也开始,由新调来的顿军第9摩步旅展开攻击。

乌军没办法只能又抽调部队填补这里的“空挡”,虽然调来的兵力不少,但缺乏近距离城区战的经验,结果在两个月之后,纽约镇被俄军占领;捷尔任斯克方向的第二线阵地——基罗韦和阿尔乔莫沃也被占领,俄军攻入了捷尔任斯克城。

捷尔任斯克是一座大城,乌军被迫调来了可以打近战的国家警察“Lyut”突击旅全部,另外在纽约镇北又增援了亚速第12突击旅,并增派了一部分特种部队,还加码了第100机步旅和第150机步旅,总算是延缓了俄军的攻击步伐。

图片

这边的俄军本来就只有顿军的3个正规旅外加志愿和动员部队,跟乌军相比是在兵力劣势的背景下展开攻城战的。

但从8月开始磨了4个月后,也还是硬啃下了捷尔任斯克的大部,并在纽约镇方向进一步向北推进。

这种仗真的就是软磨硬泡,而且是实打实的硬仗。

对面的乌军兵力其实比俄军进攻的部队要多,但大都是轻装单位,俄军的火力与装甲多些;但这边进攻的顿军不怎么大量使用装甲车,而是在火力掩护下以小型精锐突击队展开城区作战。

这种近距离作战很考验部队的战斗素质和战斗意志,所以乌军才调来国家警察突击旅过来打巷战。但时间长了,很显然也顶不住,最终城区逐步易手,现在只能退守边沿地带。

图片

图片

所以总体来说,这边的仗相较于俄军的参战规模而言,战果还是比较可观的。

预计在不久之后,俄军将逐步蚕食掉整个捷尔任斯克,并在此后以这边的城区作为自己的基地城,再向前进攻的话,就是康斯坦丁诺夫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