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达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见习记者 张静娴 通讯员 程毓
“锦州是新中国第一炉金属铬的生产地,我刚好专业对口,也希望能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近日,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锦州集信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赵鹏达笑着讲起自己选择回家乡基层就业的故事。
2020年,赵鹏达从武汉科技大学博士毕业,此后,他一直在家乡锦州从事铝铬渣的资源化和无害化研究的相关工作,其负责的项目产业化后能实现处理金属铬冶炼废渣近3万吨/年,已被应用于解决辽宁锦州地区金属铬冶炼废渣大量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近日,赵鹏达获得“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读书时就爱到一线
赵鹏达本硕博都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他的硕博导师赵惠忠教授对他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特别愿意在一线,“读研读博期间,他在项目现场或企业待的时间,可能比在实验室都长。”
说起来,赵惠忠开始深入了解赵鹏达也是因为这个——2014年夏天,快要放暑假了,赵鹏达和两名同学主动来找他,希望他帮忙介绍暑期实习单位,去企业实习后,赵鹏达还主动要求到耐火材料的使用单位跟踪耐火材料的实际使用。读研后,赵鹏达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铝铬渣的资源化和无害化研究,他经常深入生产一线,推动项目转化落地。
他主持的项目《金属铬冶炼渣资源化及无害化利用》在2017年成功实现产业化,实现年处理金属铬冶炼废渣近3万吨,解决了辽宁锦州地区金属铬冶炼废渣大量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其科技成果被耐火材料行业协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项目2017年在企业成功落地后,他便和公司签订了毕业后的就业协议。“做项目时,我和锦州集信高温材料有限公司有产学研合作,从立项到投产的一年多里,我深入了解了相关工作,付出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这激励我继续走下去。”他说。
此次获得奖项,赵鹏达最想感谢的是母校。“赵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他做的项目都是应用型、转化类的研究,在参与的过程中,我能够贴近生产实际,了解企业诉求,这对我后面进入企业帮助很大。”赵鹏达说,他现在还经常和导师联系,常有技术交流。
放弃出国为家乡添绿
日常生活中,金属铬无处不在——不锈钢中加入铬能增强耐腐蚀性,家具、汽车产业中使用镀铬工艺来增加产品的耐用性和美观度。但是在金属铬冶炼过程中却会产生大量有毒的炉渣,对环境有很大危害。赵鹏达所做的,就是将这些炉渣“变废为宝”。
“锦州是新中国第一炉金属铬的生产地,我刚好专业对口,也希望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2020年6月,赵鹏达博士毕业后放弃了出国继续深造和留在武汉发展的机会,回到家乡锦州,入职锦州集信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利用专业知识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刚进公司,赵鹏达就迎来了一大挑战:公司长期从事高温耐火材料的生产和销售工作,对窑炉整体承包涉猎较少,但窑炉整体承包却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后,他带领科研小组同销售部门紧密配合,和长沙有色设计研究院深入合作,完成了重有色金属处置试验炉的设计工作,并承接了该项目的耐火材料整体承包工程。“当时为了采集相关数据,我们在现场不分昼夜‘盯’了一个多月,项目成功验收了,公司也迈出了窑炉整体承包工程的第一步。”赵鹏达说。
此后他还有许多重大突破。他首创的金属铬冶炼渣熔融碳化还原工艺产业化工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该工艺所得的工业副产品碳化铬一直未实现有效利用,赵鹏达便组建团队从成型工艺、设备选择到工艺可行性参数确定一步一步钻研,最终实现了产品的进一步提纯,项目已顺利投产。2022年,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23年,被锦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锦州市“后备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
“他毕业前,我动员他留校任教,但他那句‘父母在哪,我就回哪’让我非常感动。家乡有他的亲人,也有他的用武之地,把渣山变青山,小伙子有能力、有志气!”赵惠忠教授说,一路见证学生的成长,他真心地为他高兴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