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西山)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政务服务远程帮代办窗口。 供图
110千伏谷律变电站项目建成投用。 供图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2024年9月,西山区在省、市“厅、局长坐诊接诉”活动基础上,借鉴医疗领域巡诊制度形式,结合实际出台《西山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上门巡诊”服务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创新构建“五诊四治”工作机制,由西山区委、区政府主导,西山区各部门主要领导主抓,下沉园区、楼宇、企业、项目,担任企业“家庭医生”“特护医生”,以“巡”的主动和担当,上门为企业“析病因”“开药方”“祛病灶”,让企业发展“有医靠”。
西山区“五诊四治”工作机制实施以来,已群策群力为在西山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及拟在西山区投资兴业的各类企业解决“病症”130项,并入选2024年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10个典型案例。
精设“诊室”绘图谱
确保企业“病症”全兜底
“在‘上门巡诊’服务企业工作中,西山区秉持‘服务对象更聚焦、服务资源更聚集、服务措施更适配’3项原则,绘制了‘1+10+N’主题诊室检索图谱。”西山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指设置1个区委书记、区长“疑难杂症特需诊室”,“主诊”区级层面涉及部门较多、处理难度较大、时间跨度较长的各类复杂诉求问题,“一把手”领跑“关键棒”。
“10”则指设置文化商业旅游体育多产融合、大健康和生物医药、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金融、绿色食品、现代城市更新、服务贸易和商贸物流、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精细化工和先进制造10个重点产业链移动“主题诊室”,“主诊”各产业链企业在投资、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政策咨询、服务需求、意见建议等诉求,以“服务链”护航“产业链”。
“N”为设置N个其他领域“专科诊室”,专项“诊疗”城管、环保、民生等诉求,以“多支点”覆盖“全领域”。
西山区优化营商环境“上门巡诊”服务企业工作机制,通过多轨并行,探索开展企业诉求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服务,构建“接件、交办、承办、反馈、评价、督查”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通过登门拜访、“拿药开方”末端纾困的“巡诊”方式,不断加固政企“亲清”联动纽带,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五诊” 攻坚优服务
确保“诊疗”路径全通畅
西山区“五诊四治”工作机制中的“五诊”,指“定期通告开诊”“常态走访约诊”“主题分类导诊”“靶向治疗巡诊”和“评估督查优诊”。
“定期通告开诊”指每月8日定期发布“上门巡诊”惠企服务通告,将每月18日定为全区“企业服务日”,统筹安排组织区级10个产业链“主题诊室”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同步开展“上门巡诊”,方便企业自主查询“诊疗”信息,引导企业主动“寻医问诊”。
“常态走访约诊”是结合日常走访和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活动,主动为企业进行“指标检查”和“健康评估”,针对企业“既往病史”和“现有症状”灵活按需“约诊”。同时,西山区政务服务管理局针对营商环境投诉平台投诉件中涉及企业诉求且处理难度较大、情况复杂、推进成效不明显或需要多部门协同联办的诉求,与企业“约诊”,将其纳入“接诊”范围。
“主题分类导诊”指西山区政务服务管理局根据“约诊”和“挂号”情况,对企业类型、诉求内容、涉及部门等要素进行甄别和研判,将在受理范围的诉求及时通过派件程序,形成“上门巡诊”惠企服务派件单,交办各“主题诊室”及责任部门,引导企业及时“就诊”。
“靶向治疗巡诊”指围绕企业、项目、园区等灵活设置“移动诊室”,开展阶段性驻点“巡诊”服务,主动上门解决企业诉求。
“评估督查优诊”指以“一评多访”等方式提升“巡诊”质效,重点对服务态度、办事效率、流程规范、廉洁自律等开展“电话访、上门访、视频访”多元随访,强化跟踪问效和双向监督,推动“上门巡诊”取得实效。
通过“五诊”联动,解决企业历史遗留、情况复杂、需集中攻坚的“病灶”。
“四治”分施开金方
确保小患大疾全能治
“四治”指聚焦“治病有方、未病先防、愈后防复”的原则,结合定期“巡诊”和日常“巡诊”情况,根据企业诉求轻重缓急和办理难易程度,分类开展多种“巡诊”服务,为企业提供全链条“诊疗”服务。
聚焦痛点“治已病”:涉及企业诉求解决权限在区级,相对聚焦且仅涉及单条产业链的事项,由“主题诊室”牵头部门自主选择责任部门对诉求进行“专场诊疗”;涉及诉求较为复杂且链内部门难以协同解决的事项,由“主题诊室”牵头部门提请产业链链长或副链长进行“集成会诊”。
绿色通道“治急病”:在日常“巡诊”中,针对企业反馈的重要紧急诉求,各“主题诊室”牵头部门第一时间启动“急诊”响应机制,不拘于定期“巡诊”时限、程序要求,及时开启“急诊”绿色通道,组织召集相关部门组建“急诊医疗团队”,做到即知即诊、即需即诊。
上下联动“治难病”:涉及需多条产业链协同解决的事项,由相关产业链牵头部门提交需求,西山区政务服务管理局根据企业诉求紧急程度和具体情况,适时启动区委书记、区长“疑难杂症特需诊室”;对于需要上级层面协调解决的“难病”,则组织牵头部门通过“请外援、借外力、链路径”进行“转诊”和“会诊”。
源头防范“治未病”:多形式、常态化开展“局长进企业送政策”行动,开启惠企政策“直达送企专线”,借助惠企政策“基础服务包”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并按需依规按策量身定制“专属服务包”。同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合规性风险进行提前预警,对企业后续发展计划提出意见建议,打破企业诉求反映较为集中的制度机制壁垒,释放“治未病、强免疫、管长远”创新制度红利。
“五诊四治”开良方
政企同心“医难病”
“能否组织更多政府部门入驻产业园,为园区赋能,方便园区内和周边企业办理业务?”一家落户云南(昆明西山)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的网络科技企业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提出诉求。接到该诉求后,西山区启动区委书记、区长“疑难杂症特需诊室”进行研究,要求结合园区实际、企业需求导入相关服务资源。目前,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西山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已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梳理社保办理、就业服务、政务服务等75项园区高频政务事项入驻产业园区,以“组团式”“保姆式”“菜单式”等服务机制,推出“周三营商服务早市”,将政务服务“送进楼”“送入园”。
在“巡诊”过程中,西山区委书记、区长带头开诊“疑难杂症特需诊室”,运用“三法三化”策略,为云南正邦科技有限公司解决不动产登记“办证难”历史遗留难题,成功破解困扰企业10余年的不动产登记办证沉疴顽疾,并将做法固化为经验,继续为昆明赫威东力燃料储运有限公司、昆明进业电站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办理了不动产权证,其余企业办证工作也按计划加快推进。
位于团结街道办事处的一家企业提出用电难问题后,省、市、区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群策群力,高效快速推进110千伏谷律变电站项目落地。西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多次组织区属部门、企业专题会办,现场协调、研究确定相关事宜,为全力抓好项目落地提供全要素、全流程、全周期保障;西山区相关部门建立规划、用电、用水、环保并联审批快速通道,通力合作开展项目开工行政审批征地补偿安置等工作;街道落实属地责任,一个月内完成相关附着物清理、厂区围挡搭建等工作,高效提供净地交付条件……2024年12月初,110千伏谷律变电站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改善了近3.5万居民和700多家企业用电状况,为西山电网建设按下“加速键”,创造了云南省同类智能变电站建设投产的最快“西山速度”。
为了加快推进鄯阐城项目,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组成助企服务先锋队,上门“巡诊”,主动服务企业。项目拟选址草海3号片区地块后,西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发现项目地块控规与拟使用方向不符合、市绿化服务中心草海苗木储备基地需整体搬迁等问题。之后,西山区建立文旅重大项目联席会议机制,多次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专题会,按程序开展控规报批工作,并在2024年底全面完成草海苗木储备基地搬迁工作。在西山区文旅产业招商项目签约暨云南都市文旅产业园区揭牌仪式上,西山区与鄯阐城项目顺利签约,预计于本月开工建设,今年10月竣工开业。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是西山区“五诊四治”工作机制的缩影……统计数据显示,该机制实施以来,西山区已累计开展“上门巡诊”服务56场,先后服务金融、房地产、运输、科技、人力资源等领域企业104家,群策群力解决融资贷款、缴税纳税、行政审批等方面“病症”130项,完成“治已病”43项、“治难病”20项、“治未病”61项、“治急病”6项,其中120项诉求现场得到解决,10项诉求正逐项明确办理要求及安排责任部门进行办理。(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