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威信县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市委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部署要求,将“川渝滇黔区域人才发展协同体提质增效”作为县委“书记领办”人才项目,让“一把手”成为牵引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力量”,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西南林业大学董文渊教授在威信县开展竹产业管护技术培训。
“县级统筹+多方联动” 以优质人才赋能教育发展
威信县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先机意识,将人才培养与教育发展一体推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提升县域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县委主要负责人4次率队到四川神州天立教育集团考察,洽谈合作事宜,成功推动威信县第一中学与泸州天立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引进3名管理层成员、9名学科带头人。2024年6月,“泸州天立威信一中合作学校”挂牌成立,开启了天立教育集团和威信县跨地区的教育合作。
一年以来,威信县持续深化与成都京师中教集团的教育合作关系,引进6名高级教师在威信县第三中学任职任教。截至目前,共引进成都优质教育人才14名,“送出去”培训校长、班主任和教师102人次,“请进来”培训本地教师2051人次。威信三中首届高考取得“开门红”,实现低进高出、整体提升,本科上线率达到96.49%。
“把孩子送到威信三中读书,是我家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感谢三中为我们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孩子。”威信市民王帮连的孩子去年高考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谈到孩子的教育,她深有感触地说。
“区域合作+互学互鉴” 借外力提升县域医疗水平
“自从开设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儿科专家门诊,现在小孩生病不用去泸州,家门口就能挂专家号,不仅省时省力,还减轻了经济负担。”家住扎西镇的张晓梅介绍。
借助“川渝滇黔区域人才发展协同体”合作优势,威信县与西南医科大学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骨泰医院开设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儿科、心血管科、呼吸科等专家门诊。一年来,邀请专家到威坐诊97次,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李忠教授等专家及医疗团队到威开展义务诊疗等62次,培训本土医疗人才53人,2800余名患者在县内享受到了优质医疗服务。
除了“引进来”专家外,威信县还择优选派74名青年医疗人才到西南医科大学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学校、医院的对口专业、对口科室交流学习,全县骨伤诊疗、心血管疾病诊治、儿科疾病诊治等医疗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
“专家引领+人才培养” 助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我们要为威信县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方竹管护人才,通过技术传播,建立一系列示范样板,把威信县丰富的方竹生物资源打造成生态经济资源基地,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西南林业大学筇竹研究院院长董文渊教授在方竹产业乡土人才技术培训会上介绍。
近年来,威信县牢固树立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红色文化、绿色产业、彩色风光、特色威信”工作思路,大力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9月,与西南林业大学专家团队举行帮培项目签约仪式,借助西南林业大学专家团队,强化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组建“竹管家”专业务工队,培训竹子管护“土专家”2000余人,通过提供管护、采笋等技术服务,逐步带动全县9万户农户参与到竹产业发展中来,真正把竹产业打造成为家门口的好产业和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威信县还邀请中国林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等院校专家团队到威信开展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猕猴桃轻简栽培技术、生猪健康养殖及粪污综合利用技术等培训,助推威信“1+N”高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此外,为推进竹产业全链条发展,威信县委主要负责人多次率队到四川省宜宾市等竹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考察学习、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林野食品公司在双河工业园区投资建设竹笋精深加工项目,厂房占地6000平方米,投用后年加工竹笋可达3000吨,年产值可达1.5亿元。(云南日报 记者沈迅 通讯员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