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说不着急,地产销冠会…

临近岁末,相信还在营销一线奋斗的案场经理们,一定都是足了劲,想要趁着政策余温和年末节点多成交几套,也好让自己即将到来的新年过得更好一点。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有一样的经历,每天都是信心满满来上班,一到给销售盘客的时候,有时候就像刚打满气的轮胎遇到钉子,四个轮胎一下就扁了俩。其中,杀伤力最强的一句话就是:客户不着急。

针对这一问题,我一直有个很强烈的看法,无论什么行情和时点,要买房的客户,如果具备了以下成交六要素,肯定没有说不着急的,我们要找出背后真正的原因:

1、购房资质

2、购房动机

3、项目认同

4、价格认同

5、资金到位

6、决策统一

其中购房资质,现在除了个别一线城市外,购房政策普遍很宽松,所以基本也不会涉及到这一点。

一、购房动机

自从房地产提出去金融属性开始,住房逐渐回归居住功能,现在市场上买房的客户更多也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住得更舒服,提升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

那么,要充分把控客户的购房动机,就必须对客户的家庭结构和关系有非常清晰的了解。比如:现居户型是否达到家庭成员基本的空间功能;现居小区是否符合客户当下的社交圈层和品质要求;是否存在不可调和的家庭矛盾,必须要通过分巢才能得到缓和;是否存在父母出资支持购房,想让自己的孩子搬来离自己更近的地方;是否为年轻人婚房,两家人谈好必须买房子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否为单身女性的婚前财产,想有个独属于自己的避风港。。。

以上提到的每一种情况,都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缩影,也都代表了大家无数次的购房冲动。

这其中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1、房地产去金融化,只是适当弱化其投资属性,并不代表房子从此就变成一种纯粹的消费品。如果房子彻底论为消费品,我相信只有超级富豪才会舍得一次性拿出上百万进行消费行为。如果真到那一天,绝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租房来住。所以,我们要洞察客户买房子行为背后的逻辑。

最近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我们可从剧中了解到宋朝就已经很流行贷款买房了。更早一些,在马伯庸小说《长安的荔枝》中,我就对李善德借积香袋买房的片段印象非常深刻。所以,从古至今这么多年,房子带给中国人的资产象征意义和精神属性是绝对不能轻视的。因此我们销售在卖房过程中,就不应该是对房子资产属性闭口不提,而是要懂得把握分寸和尺度,在用心创造客户美好生活的同时,记得来上锦上添花的几笔。

2、如果客户都具备了接下来提到的成交关键因素,还是反馈到不着急,那基本真相就只有一个,就是客户对楼市预期较低,觉得房价还要降。能发现这一点,我觉得也是可喜的,至少我们准确知道了客户不着急的原因,发现具体病灶在哪里,就好进行对症下药。这远比团队被客户一句“我不着急”迷惑得晕头转向好。毕竟如今止跌回稳的政策导向是很坚定的,我们只需要有力的传递给购房者。

二、项目认同和价格认同

为什么把项目认同和价格认同放在一起来讲,是因为两者是相互共生的。抛开价格谈项目认同,那就是耍流氓。如果客户只是认可项目,并没有表示具体愿意花多少钱来买单,那我们离成交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成交一定是购买力、适配性、紧迫感的结合。必须要使客户认可项目产品价值,锁定具体户型房号,同时认可价格,才有成交的机会。

解决客户项目认同和价格认同,也是我们日常客户接待最重要的事情。除了那种天生丽质且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项目,大多数项目都需要销售顾问花大力气去解决这个问题。提升首访接待质量,提高客户认可度,也是后期客户复访或成交的关键。

总之,在我心中,如果一个客户有充分的购房动机,然后又同时实现了项目价值和价格的统一,他迟迟不下定基本就只有两个原因,要么是购房资金不到位,要么就是决策人意见不统一。

三、资金到位

评判客户资金是否到位,对于成熟销售来说肯定信手拈来,只是这里面也有一些门门道道可以展开来讲。

我遇到过手里揣着50万现金不敢定房的,比如说离异带娃的单身母亲,脱离社会太久,暂时还没有找到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不敢承担一点月供压力。50万对于一般的按揭客户来讲,确实是足够了,但对于这种客户来讲,如果不能全款拿下,那就是资金不到位。包括一些退休养老客户,基本上也只会考虑全款购房,所以判断客户资金到位情况,一定要结合客户可接受的付款方式和月供。

可能很多案场经理会说,现在什么年代了,不是每个案场都有付款分期政策吗?结合当下经济底色,分期政策并不适用于全部客户。特别是客户做工程的,我们都知道如今出去收款有多难,所以很多客户资金没完全到位就不敢下定。

四、决策人统一

关于决策人,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根据购房出资情况进行判断。比如,父母出钱给年轻人买房与年轻人自己攒钱买房,其中年轻人的话语权是完全不一样的。

再说中国的家庭关系哪有这么简单的?就拿父母出钱给年轻人买房来说,年轻人需不需要还月供,首付比例能付到多少,都对决策权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只是父母支持基本首付,年轻人自己还月供,那年轻人的意见就非常重要。毕竟,我们和日本完全老龄化的社会不太一样,未来年轻人依然是主力收入来源。

我还遇到很多夫妻客户,经常会发现,夫妻双方收入更高,工作单位更优质,或者原生家庭更强的一方,在最后购房决策时的话语权更重。

刚刚提到的只是一种规律,研究社会关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颜值即正义,有时候金钱在颜值面前也会失灵。如果我们发现情侣或夫妻双方,有一方长相气质条件远超另一方,且双方并不存在完全的依附关系。那么,搞定颜值更为出众的那一位,才是成交关键。这一点,只要大家平时细细观察,一定有迹可循,且对男女都适用。

当然,我们刚刚讨论的是主要决策人,一定切记,在抓住主决策人的同时,一定也要服务好其他家庭成员,万万不能小瞧一票否决权的威力。把控好接待节奏,提供好情绪价值,让每个人都感到舒服。

记得在2024年年初的时候,我有过很多期盼和幻想,但到了今天,印象最深的只有八个字:不下牌桌,微利生存。

很幸运我还在自己热爱的行业,干着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工作。现在的我,全身心投入在一线营销工作,团队有节奏感的成交,常常也会使我进入心流的状态。当然,深耕一线,也会让我获得源源不断的沉淀,才能做到笔耕不缀。

营销要是也有派别,我希望自己是个理学派,习惯从万事万物中去寻找规律,从千丝万缕的角色关系中去找联系。

如果你仍是一位满怀热情,全情投入的地产营销人,愿2025,我们一起前行!

来源:滚滚自习室,本文已获授权,对原作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