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总是和政治有关?

图片

图片



纪念J.G.A·波考克

J·G·A·波考克在关于共和主义作为鲜活理念的研究中表明,质疑历史是活跃的公民生活的一部分。
目前,将历史学家描述为政治行为者会让人联想到偏见、政治操纵和缺乏批判性思维。这种描述只会让人联想到历史学家只是政治专家,他们翻阅历史,寻找支持自己政治目标的证据,并可能陷入历史主义。过去几十年间,这种混合型人物不断涌现,虽然有人声称政治家需要历史学家,以便改变当前的政治辩论,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帮助我们展望未来,但批评的声音也警告说,“快速”肤浅的历史可能会以牺牲历史准确性为代价来服务于政治目的。
因此,将J.G.A·波考克(1924-2023)定义为历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需要加以澄清,因为可以说,他并不适合关于历史有用性的两派辩论,而是展示了历史如何以更深层次的政治层面影响我们。

作者:罗萨里奥·洛佩斯

编辑:阿K

波科克的《马基雅维利时刻》(The Machiavellian Moment)一书最初出版于1975年,是一部广受赞誉的杰作,也是20世纪对知识型历史学家、政治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到2025年,它将为学者和公众辩论提供50年的灵感。《马基雅维利时刻》以一种跨大西洋的政治语言,呈现了共和主义的历史,它流畅、非线性和地域多样,可以跨越不同的时期和背景,即从古典古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早期现代的英格兰和殖民时期的美国。

图片

尼科洛·马基雅弗利(细节,1843 年),洛伦佐·巴托里尼作,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维基百科提供

这本书引发了学术界和更广泛的公众争议,因为波考克将美国革命仅视为大西洋共和传统的一个插曲,从而颠覆了美国政治奠基的历史。换句话说,他将美国立国的思想渊源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关于公民身份的理想和佛罗伦萨的公民人文主义。通过这些研究,他首先挑战了美国独立宣言是现代性的巅峰之作、是政治制度的刻意而独特的根基这一观点,其次挑战了围绕美国立国问题的辩论是自由主义词汇的产物这一观点。在波科克看来,这些辩论既不完全是自由主义的,也不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此外,这种修正主义历史是由一位出生于伦敦、旅居美国的新西兰侨民撰写的。他是英联邦公民,其作品修正了关于前英国殖民地恢复政治身份和文化独立性的现有叙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熟悉的故事,因为他经历了政治身份的争夺,这是英国人民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认为英国历史是几个国家与帝国国家互动的历史。

尽管意义非凡,但波科克最著名的作品最初并非面向普通读者,它以引人入胜的风格和博学多闻的特点而闻名。相反,他本人承认,他的对话者都是高度专业的学者。他后来承认,《马基雅维利时刻》的写作初衷是“故意制造难度”,采用“复杂而冗长的文体”,并非为了简化他试图讲述的故事中的矛盾和复杂性。鉴于其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波考克提出的实质性结论仍然相对晦涩难懂或被人误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马基雅维利时刻》是一部研究西方世界经典共和理想形成和传播的著作。通过研究,该书全面阐述了基于积极公民意识和公民美德的亚里士多德式美好生活概念的存续,以及为防止腐败和政治动荡而付出的努力。

该故事分为三个历史时期: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的英格兰和美国革命时期。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和詹姆斯·哈灵顿是这场变革的主要推动者,就共和主义语言所围绕的概念体系而言,时间、美德、腐败和自由等概念是核心。波科克展示了马基雅维利如何根据亚里士多德关于积极和美德公民的概念,在佛罗伦萨不稳定和衰败的时刻特别关注维持公民美德,这恰恰表明“马基雅维利时刻”是他面临的困难,即如何调和公民理想与共和国不确定和短暂的特点。

后来,在共和主义思想中又出现了另外两个“马基雅维利时刻”,波考克认为这表明这一传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持久性和连贯性。一方面,哈灵顿在《大洋洲联邦》(1656)中的目标是设计一个“不朽”的英国联邦——再次试图摆脱腐败和有限性——受哈灵顿启发的作家在18世纪采用了这一概念。

另一方面,在建立美国共和国时,联邦主义者关注的是代议制机构,他们认为强有力的宪法安排可以防止共和国腐败。在那个时期,商业和商业社会的崛起构成了最大的威胁,因为财富会助长腐败。在波科克看来,他们所关注的是维护美德和政治稳定,这就需要阻止社会成员(包括政治代表)沉溺于奢侈、自私的激情,以及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来增加经济实力。

是马基雅维利还是洛克为新社会提供了哲学基础

正如波考克后来所说的“隧道历史”,《马基雅维利时刻》通过描绘几个世纪以来为维护挣扎中的共和国而付出的努力,重新唤起了共和主义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存在。但正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章——“美德的美国化”——让波考克陷入了最多的争议之中。波考克通过哈灵顿在英国的影响力,将美国革命与古典共和主义联系起来,甚至追溯到马基雅维利。

他想要说明,在建设国家的过程中,古典共和主义语言是如何用来保证民众美德,抵御商业带来的腐败和衰败的。重要的是,这意味着现代美国社会保留了早期现代价值观,美国革命不是与旧政权决裂,而是欧洲历史的一个篇章。因此,《宣言》和《宪法》并非完全史无前例,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它们的重要性,因为它们部分地融入了植根于旧世界的长期政治语言。

图片

乔治·华盛顿(1795),朱塞佩·切拉基作品。由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友情提供

与波考克的观点相反,例如,利奥·施特劳斯及其追随者认为,共和主义与美国建国之间只有肤浅的联系,而共和主义夸大的连续性忽略了自由主义的影响和开创性。他们认为,波考克在强调共和制历史的同时,却忽略了自由主义的影响和开创性,为约翰·洛克等自由主义思想家留下的空间很小。路易斯·哈茨在C·B·麦克弗森的影响下,在《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1955)一书中也将洛克描绘为荣誉的开国元勋,而自由主义及其对个人主义、商业和有限政府的捍卫则为新兴共和国的哲学基础。

这场辩论的背景是:以公民人文主义、理性和美德为典范的共和主义与以占有欲、个人主义、新兴资本主义和私欲为特征的自由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有道德的公民/爱国者与经济人相对立,而马基雅维利或洛克则为新的社会提供了哲学基础。

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是相互排斥的政治传统和语言,这种观点在历史学和政治学领域司空见惯,至今仍是人们理解政治话语的普遍框架。历史学家大卫·克雷格指出,波考克的著作不仅普及了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之间的明确区分,还提出了质疑。在《马基雅维利时刻》出版几年后,波考克在评论这本书时承认,这本书“始终将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对立起来”,尽管他想要表达的是,在美国开国元勋的思想中,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张力。

特别是最后一章,波考克成功地引发了争议,并引发了在史学、文化和政治层面引起共鸣的辩论。时间、政治和背景是错综复杂的范畴。人们如何理解他们的过去,以及他们如何书写过去的历史,具有政治意义,并决定(虽然不完全,但至关重要)任何特定时期的政治经验。历史学家承担着撰写和重写历史叙事的基本任务,并借此塑造当下的政治身份。按照波考克的方法,历史是政治社会自我认知建构和摧毁的最强大因素,也是形成共同社区意识的引擎之一。

波考克在这一点上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话:“解释过去的因素使现在合法化,并缓和过去对现在的冲击”。换句话说,波考克对自由主义过去的批判也是对自由主义身份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至关重要,历史学家也是政治参与者。

对于一位对社会的历史想象的政治含义投入了大量精力的作者来说,把焦点转向他,并询问《马基雅维利时刻》在不同语境中的政治解读方式,是很有意义的。这是一个在更广泛的接受框架内对波考克文本进行语境化的机会,并借鉴他职业传记中的某些细节——这很恰当,因为语境主义是他自己的方法的基石。

围绕《马基雅维利时刻》的接受度展开的争论已经形成了一场史学争论。在《马基雅维利时刻》出版后的几年里,波考克撰写了多篇文章回应美国和其他地区的众多批评家。毫无疑问,他是一位专业的历史学家,尽管政治含义不容忽视。其中一篇文章是《重访马基雅维利时刻:历史与意识形态研究》(1981年),读者可以借此深入了解他书中意识形态化的内容。波考克在不同的史学(和意识形态)流派中为自己的共和主义方法提供了依据。

对他来说,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两种自由观,即“积极参与”和“消极自由”,这两种自由观在18世纪的政治场景中以及他撰写这篇文章时都得到了应用。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并存,以及使用共和主义语言的可能性,后来被一些美国历史学家视为对自由主义立宪主义的威胁,即对支撑政治话语的历史叙事进行有问题的改写。乔伊斯·阿普尔比、艾萨克·克拉姆尼克和约翰·P·迪金斯等左翼学者认为,波考克对洛克、孟德斯鸠和戴维·休谟为《联邦党人文集》奠定基础的质疑,是对美国政治特性和文化身份的质疑,而这种政治特性和文化身份源自自由主义价值观,即所谓的背离个人主义、宪法多元化和商业价值观。

他的目的是质疑自由主义作为美国建国神话的唯一切入点

波考克说,美国成为一个“非常非经典”的共和国,因此,他认为建国神话具有政治目的,并有可能对同时代人产生影响:他写道,这是一个“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国家”,其中一项契约在个人之间建立了联系。

根据这种所谓的“建国神话”,美国历史和社会起源于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或者更确切地说,这种行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776年的《独立宣言》和1788年《宪法》的批准。自由权利的语言,特别是洛克所阐述的,成为这一进程的蓝图。在这种“基础文化”中,公民根据对这些原则的遵守情况来评判共和国的表现。因此,政治腐败的存在不仅标志着腐朽,而且会动摇(自由)共和国的根基。换句话说,自由主义成为国家身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这种对应关系的怀疑等同于对文化身份的攻击。将洛克或马基雅维利定位为美国政治史的根基,这关系到美国人对自己身份的认知。用波科克在2017年的话说,“在辩论政府的基本原则时,美国人也在辩论他们到底是谁”。

这场辩论绝不仅限于美国学术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包括伦佐·佩乔利在内的意大利历史学家指责波考克是“美国意识形态”的代表。

例如,切萨雷·瓦索利批评《马基雅维利时刻》与其说是一部历史著作,不如说是一部针对美国文化政治根源的意识形态著作。佩乔利认为,波考克将美国描述为起源于欧洲的共和传统的高潮,从而将佛罗伦萨共和主义者定位为全球共和主义链条中的一环。佩乔利重新定义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共和主义的独特性,将波考克的共和主义历史称为“新自由主义”,他认为波考克描述的全球连续性掩盖了另一种形式,即侵占和削弱欧洲传统的重要性。

因此,波考克被简化为“美国自由帝国主义”的代表,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意识形态偏见,他建立了一个自由主义的共和主义历史。有趣的是,这种所谓的自由主义扩张主义的触角甚至抓住了其政治对应物——共和主义。波考克用他优雅而犀利的言辞为自己辩护,指出他的意大利批评家误解了他的结论,恰恰相反,所谓的共和主义论点并不是旨在将美国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强加到欧洲历史轨迹上的策略。他的目的不是维护美国传统的自由主义价值观,而是要质疑这个纯粹自由主义的基础神话的智力起源。

总之,波考克因过于自由而受到攻击,又因不够自由而受到攻击,这真是自相矛盾。换言之,波考克因过于美国而受到批评,又因不够美国而受到批评——对于一个新西兰人来说,这更加耐人寻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例子生动地说明了美国身份与自由主义之间存在一种强大但过于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波考克的《马基雅维利时刻》恰恰挑战了这种对应关系。

波科克本人也承认,他并不喜欢参与这些辩论。在《马基雅维利时刻》法文版的前言中,他写道这本书“过于成功,让他感到不安”,在“混乱而复杂的场景”中引发了“激烈的”辩论。尽管如此,他仍然敏锐地意识到,历史叙事在不同语境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为他本人也是一位历史学家,毕生致力于将各种思想置于其所属的语境中。

波考克于2023年12月去世,离他100岁生日还有几个月。他的去世在全世界引发了当之无愧的悼念,并引发了人们对他的遗产的由衷反思,随后还组织了一些学术活动来纪念他。我参加了其中的一些活动,发现当人们接触他大量的工作时,会出现一种两方面的常识性划分。一方面,我们可以研究他的历史实践,即他对法律和政治思想史以及史学史的研究,其中一些专著非常突出:《古代宪法和封建法:十七世纪英国历史思想研究》(1957年)、《马基雅维利时刻:佛罗伦萨政治思想与大西洋共和传统》(1975年)以及六卷本《野蛮与宗教》(1999-2015年),后者是对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1776-1788年)的研究。

另一方面,波考克还因其在政治思想史研究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论贡献而闻名,这些贡献主要分布在期刊文章和论文中,其中许多收录在《政治、语言和时间》(1971年)、《美德、商业和历史》(1985年)和《岛屿的发现》(2005年)中。在赞扬波考克方法论贡献的人中,许多人强调了“政治语言”这一概念作为成语、修辞或专业词汇(例如“普通法”、“民事法学”或“古典共和主义”的语言)的重要性。政治辩论可以用多种语言进行(注意复数形式),因为语言可以共存,被不同的作者采用,并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的语境中传播。在波科克的作品中,一个讨论较少但很重要的理论观点是他对历史学和政治之间密切关系的看法,这使他相信历史是政治叙事,应该永远开放讨论。

历史学家讲述过去和现在值得钦佩或鄙视、模仿或回避的事物

在上述双重划分中,他的专著和理论著作通常在波考克的大量作品中单独列出,并经常被描述为彼此独立。这表明,根据读者的兴趣和关注点,人们可以以政治思想史学家的身份与波考克进行交流,而可能不知道波考克是理论家和政治活动家,反之亦然。然而,了解波考克著作的一个有趣途径(在众多途径中)是,研究他对史学的见解如何照亮了他作为早期现代共和主义史学家的作品,以及围绕《马基雅维利时刻》的接受所进行的政治辩论。

我认为,波考克对历史学家抽象角色的广泛思考,是对他自己的著作的启发:根据他自己的公式,他塑造了一位既是历史学家又是政治行为者的形象。在这种观点中,专业历史学家是杰出的公众人物,他们远离所谓的象牙塔,不愿隐居。历史学家在构建和重塑共同意义和政治身份方面占据着核心和特权地位。他们讲述着过去和现在值得钦佩或鄙视、模仿或回避的事物。

波科克的观点与他的亲密伙伴昆廷·斯金纳的观点相关,但并不完全相同。斯金纳在捍卫将知识史置于语境中的重要性时,不得不反驳对古物学的指责,并回应历史知识与公众无关的批评。基于这种辩护,斯金纳举例说明,政治自由在历史上与没有胁迫有关,从而强调这些见解在指导当今政治时可能是有帮助的。他的策略是强调过去可以用于现在。在这样做的同时,他很好地阐述了历史学家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的作用,但他的观点仍然容易受到政治学说的陷阱的影响。

虽然斯金纳认为历史可以成为政治工具,但波考克认为,历史写作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政治性的。波考克认为,历史与政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将政治与学术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政治辩论和学术话语并非只是不断对话,而是彼此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波考克认为,历史学家不是伪装成潜在党派的人,他们不会为了政治目的而使用和滥用历史记录。历史不应被用于政治干预,相反,我们应该生活在我们所相信的历史中。不利的一面是,历史学家的角色几乎太沉重了,这在研究《马基雅维利时刻》的接受度时显而易见。

波科克的多篇理论文章都贯穿了历史与政治不可分割的观点。例如,在《政体、社会和学术界中的政治行为者》(1996)中(该书在《政治思想与历史》(2008)中重新出版),波科克尖锐地问道:“历史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现象 ?’以及‘各种历史学派可能构成何种政治反思或理论?’他的回答强调了历史写作作为政治行为的循环性,并不可避免地引导我们描绘出公共辩论中一定程度的争议和共识。

争论必然意味着对历史事件存在不同的叙述或立场。因此,历史摆脱了单一性,拥抱了多元化,这体现在在证据的限制下,存在多种可能的“历史”和“过去”。波科克远没有陷入相对主义的陷阱,即如果一切顺利,一切都会顺利。关于对过去的看法,他强调历史是虚构的,但也是经过验证的,这意味着历史既是“发现”的,也是“构建”的。反过来,多重历史的存在也让我们有可能在一个政体中维护多种政治身份共存。在这方面,波考克最终在他的理论中赋予关于政体的相互竞争的故事以显著地位,因为这些故事构成了政治身份,培养了归属感和异质性。

他在《历史学政治学》(2005)一文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些观点。政治社会以“无休止”和“多种”方式“获取过去”和“重新讲述有争议的叙事”的过程,增强了公民的经验。事实上,叙事形成了历史“神话”,其作用是“维护社会的持续存在”,即将社会凝聚在一起,并建立其自主性和主权。这并不是说历史学家应该仅仅是政府宣传的工具(尽管他们可能曾经是),而是说一定程度上的分歧和多元化对于历史学家的技艺和公民的经验都是不可或缺的。

没有政治就没有历史,没有有争议的政治身份就没有政治

波科克的职业生涯和传记可能为深入了解他的研究方法提供了一些线索。虽然他于1966年移居美国,直到去世都留在美国,但波科克在新西兰长大,并度过了他人生早期的绝大部分时光。他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往返于英国和新西兰之间,但他保留了新西兰国籍,并认为他的祖国对他形成所谓的“反常的历史观”至关重要。

他在“南太平洋”和“密西西比河谷”之间往返的岁月中构思了《马基雅维利时刻》,这部作品恰如其分地描绘了由人和思想“远航”所决定的历史。正如他在告别演讲(1994年)中所言,他追寻了大西洋共和传统的“旅程”。随后,他大胆地承认“只有身处太平洋中部的人……才能真正形成大西洋中部的视角”,并用钢笔在演讲手稿上划线。

作为定居者后裔家族的一员,历史自然处于运动之中,由“航行”决定,由定居和接触产生。在他看来,英国历史包括美国革命,是一个全球现象,涉及两个半球。而且,既然我们承认历史和政治身份不可分割,那么,从有争议的历史中很容易产生政治争议。

当把历史视为自主性、主权和政治身份的创造时,历史写作为后殖民世界的“权力之争”奠定了基础。霸权主义和“次等”(即从属)地位都产生了非最终的历史,这些历史从未完全解决,需要找到进入相互尊重的对话的方式。正是考虑到这些理论观点,我建议将《马基雅维利时刻》引发的争议纳入框架。从波考克这样的历史学家的角度来看,许多美国学者坚持认为波考克的作品对美国历史和身份认同构成了挑战,这是毫无根据的。波考克“从未完全适应”美国,他亲眼目睹了构成“英国人民”政治身份的斗争。在波考克看来,没有政治就没有历史,没有有争议的政治身份认同就没有政治。

在尝试解读波考克本人的职业生涯及其对当代政治辩论中的政治思想史的贡献时,我有意避免用当今的术语来简单定义他的政治立场。许多评论家认为《马基雅维利时刻》是对当代自由主义本身的攻击,但实际上,他相信历史本身具有可争辩性,因此需要强有力的多元化和有机自由主义。他认为,允许不同甚至有时相反的观点是历史学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

换言之,正如波考克所设想的那样,历史专业需要一个自由的政治环境:“历史是一门研究领域,其中可以而且必须同时存在多种解释。”(我强调)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历史写作都可以创造多个世界,并有助于不断重新定义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连续性和不连续性。

#

作者

罗萨里奥·洛佩斯是西班牙马拉加大学哲学系道德和政治哲学副教授。她著有《约翰·斯图尔特·穆勒自由主义的语境: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政治和社会科学》。

#

文章信源

aeon

#

我们是谁

我们的世界不止有一种声音 | 独立·多元·深度

日新说深耕国际议题,秉持普世价值与人文精神,致力于多元视角讲述与思考我们的世界。

#

关注我们


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观点不合,欢迎投稿~